但是之前南下查抄王家的人选迟迟定不下来,太宗皇帝也深知里头的弯弯绕。人心思变,一个处理不好便要出大乱子啊。于是太宗只是扫了一眼林如海地上来的奏章,道:“朕知道了,林爱卿若没别的事,便先下去吧。”
皇帝做久了的人,都是喜怒难辨的,林如海也没太瞧明白太宗皇帝是什么个意思。但是皇上都发话了,林如海也不会赖账不走,行了个礼,退出了上书房。
接下来的日子,林如海递上去的奏折就跟石沉大海似的,没有任何反馈。太宗也没说好,也没说不行,也没传林如海商议。
当然,小钟妃作为协理六宫的妃子,在宫里自有人脉。林如海进宫面圣说了什么,小钟妃打听不到,但是在上书房呆了多久小钟妃心里是有数的。而且林如海面圣的时候递了奏折的事,小钟妃也知道。但是这次的奏折,被太宗皇帝直接归在了密折一类,日夜都有龙禁尉守着,也不是买通一两个秉笔太监接触得到的,小钟妃也息了打探奏折具体内容的心思。
然后小钟妃就得到的消息传递给了九皇子。
当然,这对母子都是聪明人,也大约猜到了林如海面圣,说的便是海贸衙门的事,而且这对母子觉得,林如海必然会提出将海贸生意纳入户部的管辖。也是因此,这对母子成竹在胸。帝王心术,不就在分权,让百官相互掣肘么?太宗皇帝必然会选单立衙门的方案。
在新的一次大朝会上,成立海贸衙门成了讨论重点。
上次,许多人被林如海摆了一道,在众人对海贸生意这块肥肉瓜分得差不多的时候,林如海直接一道奏折把众人到口的肥肉掏给了朝廷。
你林如海会螳螂捕蝉,难道我就不能黄雀在后?这日,九皇子也取了早就备好的奏章到了东华门前。按九皇子的预想,今日待得在户部之下新设海贸衙门的事讨论得差不多了,自己再如上次林如海一般拿出奏折,打得东宫一个措手不及。
东华门开了之后,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因太宗皇帝还没来,贾敬借着打招呼之便,将林如海叫到一边道:“如海兄,我怎么觉得今日九皇子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你小心些,可别着了他的道。”
林如海点头道知道了,又向贾敬道了谢。便回班列站好。
早朝开始之后,果然其他争议不大的事讨论完,便开始讨论海贸的事。然后,太宗皇帝直言:户部尚书之前上了有关设立海贸衙门的折子,自己看了觉得很不错,准备散朝之后就将折子传给吏部商讨新衙门的官员设置问题。又问文武百官,有没有什么意见建议。
既然上回大朝会上,已经决定了海贸纳入朝廷专营,那么基本上百官回去之后都考虑过这个事情,也都各有建议。还有些颇有建树的点子,林如海也都记在心内,可以回去继续完善自己那份策划。
因为林如海早就递了奏折,而太宗皇帝没有任何表态,那林如海在朝会上便也没再发言了。自己该做的已经做了,如何定夺,是太宗皇帝的事。
是否把海贸纳入朝廷专营的事是不能更改的,朝会上一问,也不过是走个表态的过程;文武百官都知道争夺的重点在于新立衙门的官员从何处抽调。
方案是林如海提的,事关经济商贸的事由户部管辖天经地义,文武百官也默认了新衙门是户部下辖的一个衙门,那推举的新衙门一把手,多是提由林如海加衔。
这也是本朝官制设置的惯例,比如六部下面都各有衙门,但是各衙门里名义上的一把手还是本部尚书,但是尚书都是加衔;然后名义上的二把手才是具体分管这个衙门的一把手。
推林如海做海贸衙门的一把手,也都是例行表态,推举海贸衙门名义上的二把手才是各个派系争夺的重点。
一番唇枪舌战,个个都说得大义凛然,也各有各的道理,过程也不必细述了。总之,在朝臣都默认海贸会纳入户部管理的大前提下,百官推举的海贸衙门二把手也出身户部。
只有二皇子及少量几个官员出列反对,连九皇子系的官员,对此不是赞成就是沉默。
事情进展越是顺利,贾敬心中反而越不踏实。贾敬也是老狐狸一只了,今日东华门外九皇子那志在必得的神情,贾敬记忆深刻。现在九皇子一系玩儿的什么路数?反常必有妖啊。
果然,待得文武百官都以为此事尘埃落定的时候,九皇子走出了班列。
贾敬在心底咒骂了一声。九皇子面上虽然不显,心中也颇有复仇的快意。你林如海不是擅长渔人得利吗?我今日偏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你知道囊中之物被人横空夺去的滋味。
“启禀父皇,儿臣又要事要奏。”
“准。”
然后九皇子就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抬了出来:“儿臣以为,户部总揽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已经十分繁忙。如今若再加上海贸的事,一来,怕户部人手支应不过来;二来,海贸牵涉到水师维持沿岸安稳和打造海船,这两样原也不是户部所擅长。儿臣以为,若要新建海贸衙门,不若新设一部院,或是单设一衙门,但是直接由中书省管辖。”
这一番话也是有理有据顾全大局了。
本来,九皇子说得十分自信的,但是他一边说,一边感觉到来自龙椅上居高临下的目光有些玩味,越说到后面,底气越发不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