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页
    “老爷真是不会疼人的,好好的怎么就宿在书房了……
    “倒是白费了你们的一番心意了,就是老爷不认你们的,我也认你们的,玉钏儿让人下去准备茶水,我们一会儿请了老爷过来,就开始敬茶吧?”
    风华和秋月听了王夫人的话也是惊喜,立马点头应下了,周姨娘那边昨个儿就知道太太给老爷纳了新妾,都怪她不中用,留不住老爷的心。
    心里自然也是恨书房那边的丫鬟艳丽妖娆的,如今听了那两个通房被安置在她后面的屋子里,只因着她不好随意到太太这里来问,便一直忍住没过来。
    如今听闻这两个侍妾一大早就到了太太房里请安,周姨娘也坐不住脚跟脚的过来了。
    “周姨娘来了。”门口挑帘子的丫鬟往里通报着。
    周姨娘也顾不得其他的了,便直接进去,“给太太请安。”
    风华和秋月倒是懂规矩,见周姨娘过来,也是立马起身行了半礼,“给周姨娘请安。”
    王夫人看着下面的人这番热闹,也是笑了笑,“起吧,来人给周姨娘赐座,就是你不过来,一会儿,我也要派人去请你过来的呢。”
    贾政在书房睡了一个好觉,这会儿见周瑞家的过来,也是疑惑的问道,“这个时辰,你怎么过来了?”
    “太太说了,老爷若是得空,不妨去后院一趟,毕竟一会儿两位通房是要敬茶的。”
    贾政颇为有些尴尬,他昨个儿忘记了,毕竟书房这边的大丫鬟又补上了,他自己过的舒坦,哪里还想的起来其他的。
    只想着昨个儿因着那两人的事情,惹了太太不高兴,便没打算过去。
    “回去告诉你们太太,让她看着办吧,不过是两个通房罢了,哪里来的排面让我过去,我公务繁忙,一会儿要去衙门,可没功夫过去,我相信太太,让太太看着办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喜欢的可以点一下收藏撒花
    第25章 关心
    王夫人其实早就知道贾政是个什么性子的人,但凡他一如既往的重视自己的名声,就不会为了两个通房,兴师动众的过来。
    就算是她派人过去请他过来,他也是打死都不会过来的,毕竟这有些面子丢了,就再找不回来了,有些事情做了,这宠妾灭妻的名声就丢不掉了,就算这新纳的两个妾室是他原本就喜欢的女子也一样。
    贾政是个把他的好面子刻进骨子里的人,为了维护他的面子,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就算是他的亲生儿子也一样。
    更何况是这两个平日里闲暇无趣的时候逗弄的丫鬟了,他本质是好色的,只他有多么好色,面上就要维持护着,要有多君子就有多君子。
    这样的作风一直都没改变过,就算是内里他就是个怜香惜玉沾花惹草的人,也不能将这事情摆在明面上的,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丫鬟哪里是他的对手,这后院遭殃的丫鬟还少了不成?
    何况如今王夫人正在月子里,此时给贾政纳妾,那是说明王夫人贤惠,可贾政作为一家之主,就更不能在这个时候太过重视这新纳的妾室。
    要不然外面不知道内情的人,只会说贾政冷血,毕竟王夫人给贾政又生了一个儿子,按理说这男人更为心疼妻子,不该在自家妻子做月子的这个时候纳妾伤妻子的心的。
    可偏偏王夫人打着不能好好伺候照顾老爷,给他强行纳了妾室,而贾政又真的还算喜欢那两人。
    私心里也是想要纳妾的,便也只能一边很乐意的接受两个妾室,一边给自己行为上找补回来,作出一副不愿意纳妾,偏偏太太心疼他又非得给他纳妾,他很为难的样子。
    王夫人算是吃透了贾政的性子,就算他再怎么装模作样,王夫人都能透过表面看到贾政内心里那些龌龊的念头。
    外人怎么相信他无妨,只要让她的儿女通过这件事情,知道她们的父亲是个怎么样的伪君子,不要再过分崇拜父亲,以免事事都要听从贾政的吩咐就是了。
    王夫人郑重的让周瑞家的亲自去请贾政,也是为了做给在场的各位看的,这表示她颇为看重风华和秋月这两个人。
    至于贾政不过来,那就不关她的事情了,众人也只会觉得太太贤惠大度,只老爷却是个冷血的,昨个儿还恩宠两位大丫鬟,一朝进了后院,却失了宠的……
    至于下面的人会脑补成什么样子,那就不是王夫人能管得了的,不过想到那种场面,王夫人也乐见其成。
    周姨娘本身虽然风韵犹存,但年龄在那里,又没了生育能力,一切都要依托着王夫人生存。
    看着太太竟然抬举风华和秋月这两个人,想当初她提为通房的时候,虽然也是敬了茶的,可也没老爷在场的。
    老爷那个时候和太太颇为恩爱,一向都是由太太做主,连看都没看她的,只听太□□排。
    周姨娘越想越是紧张,免不了多想些什么,肯定是看风华和秋月不顺眼的,而风华和秋月因着王夫人的话,又重新对贾政有了期待。
    忘记了昨日的冷落和悲伤,若是知道贾政不能过来,再算上昨天晚上的冷落,这可是再次经历了双重打击了,怕是对贾政冷了心肺的。
    只要王夫人想要掌控她们,那是易如反掌,后院就再也脱离不了她的控制了。王夫人淡定的喝着参汤。
    “今个儿参汤炖的入味,滋味不错,若还有其他的,给珠儿和琏儿送一碗过去,他们读书辛苦,合该补一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