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8页
    在女孩们的关系日渐亲密时,学校内里又发生了一件事。
    有几位男同学最终还是沉不住气,连夜手抄了《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抄检大观园一个晚上就贴遍了校内每个角落。文化人的刻薄向来兵不血刃,不过半天功夫,校内里就开始谈论起《红楼梦》来,几乎所有文艺类壁报纷纷开始探讨起这一情节的含义来。
    三青团的师生当然也不是傻的,当即做出反应,要求训导处的教师去处置那群含沙射影的人,却碰了一鼻子灰。联大的教授们大多都奉行自由主义,并不卖他们面子。
    上次三青团这伙人闹到让学生退学的地步,已让许多人感到不满,这会对方又要抓住鸡毛蒜皮的小事大作文章,顿时引起一众教师的反感。
    向来待人亲和的黎教授都重重放下茶杯,冷言冷语道:“让学生只讨论文艺的是你们,现在又让人不准谈的也是你们。满清都已亡了多少年,一本红楼都不让讨论,你们是要搞文字.狱吗?有本事让你们陈主任亲自去抓,最好把中文系那些教授们也都抓走!”
    去问话的学生当场被堵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灰溜溜离开了。
    可这件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三青团的人背后多方打听,最后还是查出来了其中两位带头贴手抄报的男同学。不久后,一人因故被开除,还有一位同学公费留学的资格被突然取消。
    温见宁认识其中一人,后来在校内遇到时,她委婉地向对方表示了谢意,并问他有没有需要什么帮忙的地方,毕竟对方的做法也算为她和钟荟出了口恶气。
    那位男同学显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大大咧咧道:“这有什么,难不成没了公费留学的资格,我的日子就不用过了。正好我打算毕业后去西北看一看,以后总算有机会了。”
    接连两次壁报事件后,学校并没有禁止学生把壁报办下去,可还是有一些经营已久的壁报悄然不见,留下来的那些壁报也大多转谈文艺风月了,身边很少有同学再谈论时事政.治。这种变化若放在从前,信奉文艺自由的温见宁或许会以为这是好事。
    可一想到钟荟和那些被开除的同学,她只觉心口发堵。
    没过多久,温见宁还发现,变化的不仅仅只是壁报,学校里一些熟识的同学也突然消失,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她私下里打听过,有的说是请假去投奔远方亲戚,有的去了乡下教书,还有的干脆直接请假休学,至于什么时候回来,同宿舍的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发现这种变化的不止她一个人,尽管其他同学还在照常上课、泡茶馆、谈论文艺、参加兴趣社团,可大多数人仍能察觉到,学校里弥漫着一股低沉压抑的氛围,仿佛山雨欲来的前夜,又像是日落西山后刚刚降临的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才能重见晨曦。
    不久后的一日,她听说,那位乐观的男同学也被开除了。
    此时,距离她们这一届的学生毕业只剩下四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温见宁发表了新的短篇小说《梅雨时节》。
    主人公是一位自幼长在大都市里、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跟随父母返回老家,对那个封闭落后的水乡小镇感到种种不适。
    在这个故事里,江南水乡没有文学作品中一贯的明媚温柔,反而显得沉闷腐朽。梅雨时节的天气阴沉,青石板路上长着湿腻的青苔,古老的宗祠阴森又恐怖……这些姑且还不算什么,镇上落后的习俗、陈陋的观念让这位新派女学生屡屡受到族中长辈的训斥。
    当她愤慨地向父母表示抗议时,却被父母告知让她多作忍耐、敬重长者,等过段日子他们返回都市就好了。主人公只能满怀苦闷地捱日子,可就在一家人原定要返回的前几日,由于日军突然占领了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父母决定继续留在乡下避难。
    整个故事发生于五六月份的梅雨时节,正是江南一年中最为阴霈连绵的时候。返城的日子遥遥无期,可这些琐屑的苦闷却仿佛阴雨天气一样无休无止,主人公就在这种阴晴不定的天气与心境中日复一日地等下去,等着能回城的那日。
    小说在报纸上发表后,没过几日,温见宁就在《岁寒》编辑部审稿时,看到一篇《梅雨时节》的文评。她饶有兴味地看完后,还是将这份文章搁在旁边,留给其他同学评论。
    尽管别人并不清楚她的笔名,可至少的避嫌她还是应该做的。
    她才放下这篇文章,旁边又有人推了一份稿子过来。
    温见宁拿起一看,不过扫了几眼就眉头皱起。《岁寒》不收涉及政.治的文章,是全校人尽皆知的事,这篇文章显然很不合格,再看看署名居然还是编辑部一位同学写的,只是对方今日请假没有到场。这稿子方才在其他几位学生编辑手里转过,不是直接被三青团的人直接打勾通过,就是没人敢写评论,显然已有人觉出了不妥,但没人敢当出头者。
    她连眼皮都没抬,直接把这份稿子挑出来,放在不予取用的那一摞里。
    旁边一位男同学突然拍桌而起:“温同学,请你认真对待你的工作,”
    她放下笔,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我哪里没有认真对待工作?”
    屋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其他原本埋头看稿子的学生编辑们也纷纷抬头。
    那男同学指责道:“方才那份稿子,你只看了两眼就放到了旁边,这就是你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