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谢诗和谢语都准备出发去赴金秋会了,正好谢砚醒来,姐妹俩就怂恿着他一起去。
“我今天有客人,你们俩去吧。”谢砚说完,姐妹俩又看向沈清鸾,沈清鸾直接拒绝:“我不去。”
她家雪松都不去,那么多人的地方她去干嘛?不嫌闹腾吗?而且所谓的客人八成是她很想看看的苏家少主。
她当然要留在旁边围观了。
谢家姐妹俩兴致不是很高的出了门,然后房里就留下了谢砚和沈清鸾……哦,还有没有存在感的谢一。
考试考了九天,谢砚手边堆了一堆的消息事物要处理,但是对面未婚妻的视线实在让他定不下神,整个人说不出的躁动,这种感觉很陌生,两辈子都没有过,他想着是不是不让沈清鸾陪着会好一些,但一想到自己独自一个人呆在书房里心中又不太情愿,他贪恋现在这种安稳静宜的状态。
有人陪着,但是很安静不会打扰他,而他无论何时抬眼都能看到她,就在身边,哪儿也不去。
第七十七章
漠西十三镇并不是位于漠西的十三个镇, 而是那边的一座大城名叫十三镇,它在太元的最西边,比北渊的地理位置稍稍靠南但东西距离却很远。
漠西十三镇的东边是太元, 西边就是茫茫草原, 作为太元最西边的一座要塞,由于其独特的环境复杂的人文,和其他的都城设知府之类的朝廷官府机构不同, 它的最高政治和军事是统一由大司来掌控。
这个大司有些像南疆那边的土司, 也相当于一方诸侯。
漠西十三镇的大司是整个太元唯一实质上的诸侯,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城所在的地方不管内外都易守难攻,而且世代都是各种族杂居, 他们压根不相信太元内地过来的官员, 同样也不相信西边只知道烧杀抢掠的游牧族。
所以很早很早以前开始这个城就一直作为太元和西边游牧族的缓冲地带, 类似一个三不管的地方。
一直到太元开国时,太*祖亲自过来收拢,给钱给粮给工作,让原本都是混日子的杂胡们过上了好日子,也不许太元内陆的人歧视他们,给了很多方便和优惠政策,允许他们来往太元和草原做生意,这才让漠西十三镇和太元的联系越来越深。
而太*祖身边的大将军苏哲本来就是一个胡族混血, 恰好就出身漠西十三镇,干脆就留下建设家乡了, 之后苏家就在这里扎根了。
这里语言多样,习俗繁杂, 民风彪悍, 实在是一个非常难以管理的地方, 太*祖仔细斟酌过后就决定让漠西十三镇自治,按照胡族那边的习俗,册封大司。
至于里面的百姓要是遇到不好的大司受欺压怎么办?
在想什么呢?
以为漠西十三镇里住的是那种平日种地,看见当官就缩着脖子的小老百姓吗?
十三镇里一小半的成年人都在大司的卫队中,平日里就在草原上养马养羊,然后贩卖给太元内陆,另外一大半除了不能出门的老弱妇孺,基本都是来往走商的。
而这个时候的商队,特别是能够来往荒漠草原的商队,那都是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而就算留在城里生活的人也大部分都是能上马提刀的。
整个漠西十三镇说一声全民皆兵也不差什么了,这种地方掌权者要是没有威望或者不做人,分分钟就能让人砍死。
说不定就大司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而这些争斗只要不出现殃及普通人的大伤亡,太元这边是不会管也不能管。
开玩笑,以为它东边的太元第一关【兴同关】里的驻军是只用来防备西边游牧族的吗?
当然不是,漠西十三镇也在它的防备名单里,就是没有那么紧要而已。
两百多年来,苏家一直稳稳坐在大司的位置上,除了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威望人脉和实力,也是因为苏家确实会管理会做人,从来吃肉喝汤都带着全城百姓一起,所以一直以来苏家在漠西十三镇的地位都很稳固。
二十多年前还是沈家世子的熙隆太子沈阔,和老家主少主合力一举扫平西边对着他们草场蠢蠢欲动的游牧族,虽然那场大战老家主受了伤提早卸任修养,但是从那以后他们的草场比原来的扩大了四五倍。
少主掌事开始就从各地引进好的马种,马场建了好几个,整个城里的人都得了好处,苏家的地位越发巩固了,只是可惜这么优秀的少主没有一个像样的继承人。
苏家也不是没有旁支,但都资质平平,这一次苏兰芳这位少主传出重伤的消息,外头的人还没咋样呢,苏家里头倒是唱起了大戏,结果根本没有受多少伤,被谢七他们救回来后修养了两日就恢复的苏兰芳狠狠发作了一通。
跳得最厉害的那几个,更是被苏兰芳发城内告示直接除族。
苏家剩下的人立刻安静如鸡,这之后趁着谢砚在考场里头,苏兰芳安抚了家人把城里城外都清理了一遍,这才带上礼物直奔北渊城而来。
谢砚也早早等着了,双方友好的寒暄,苏兰芳则是连连感谢,然后说起这次南下的目的,苏兰芳微微叹息:“我收到消息太迟了,赶过去的时候商队已经回转,下次来不知是什么时候。”
“那真是可惜了,恕小侄冒昧,不知这商队是外来的还是南边哪家的?”谢砚确实不知道这个商队的信息,但是那地方离越城实在有些近,他就有些猜想,会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