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的人出来,问清楚了商队的路线和行程,又取出了馒头烙饼鸡蛋,按照人头分着。
“商号会把你们送到下一个驿站,会有其他人接你们,这些吃食你们带着,商队不管饭的。识字的,过来签字。”
这一日,这个县城中悄无声息的消失了二三十户人家百余口人。同样的情况,在右翊卫,左、右屯卫,左、右骁骑卫家属所在的城镇不断地重复着。
“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某个驿站的士卒惊讶极了,每一天都有一批甚至数批五个卫的人到达,然后继续南下。
“这五个卫是不是有什么大消息?”有人问道,身为体制内的一部分,立刻就发觉了背后大有文章。右翊卫大将军杨轩感,左屯卫大将军高颖,右屯卫大将军李浑,左、右骁骑卫大将军杨恕,各个都位高权重,很容易就发现一些他们这些小P民不知道的消息。
“问他们什么,都不肯说。”有人摇头,早就试探过了,可是这些五卫的家属什么都不肯说,看他们的神色中满是希望,肯定是大好事。
“我听一个孩子说了一个字。”有个人茫然道:“他说,银……”
然后,那孩子就被家人捂住了嘴,利索的扯走。
“银!”一群士卒心里嘭嘭的跳,难道是真的?
“邸报!”有驿马赶到,送上了最新的邸报。几个驿站的人打开一看,立马就怒了:“艹!”
邸报的中间,明明白白的写着:“淮南道银矿乃无中生有,造谣生事,各地严格检查路引,不许任何人非法流动。”
朝廷的邸报辟谣了!
那还用问,当然是真的!
【作话】
PS:有意在本文领一个龙套角色的妹子汉子们,留下“姓名”,“年龄”,“性格和背景设定”。看剧情需要,加入角色,不保证每一个都能出场。
注1.数字来源于《隋代人口状况和人口地里配置》,作者王洪军。
2018.11.25 18:30修改错字,感谢读者“明致”捉虫。
2019.11.02 22:54修改错字,感谢读者“回凉”捉虫。
第121章
防盗:谎言只能骗过一时
东平郡的某个县。
县里到处都有人在谣传,淮南道发现了大量的银矿。
“你说,我们是不是也该去淮南道,碰碰运气?”小酒店中,有人兴奋的道,心里犹豫不定。
其他人摇头,这辈子一直没有好运气,就能在淮南道忽然走了大运,发现银山?想想也不太可能。
“你没那个发财的命。”有人鄙夷的对别人,也是对自己道。
“而且,你想仔细了,在这里,你起码有房子,有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工作,要是去了淮南道,要是找不到银子,你住哪里?吃什么?”这个悲观的念头,打消了很多人想去淮南道的主意,越是年纪大的,越是感觉到这句话当中的无奈和压力。拖儿带女,上有老,下有小,放弃眼前的一切,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切从零开始,需要的勇气实在太大了。
窗外,有人敲着锣,大声的喊着什么。“……淮南道有银矿的消息是假的,不要信谣传谣……银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自己勤劳致富……淮南道没有银矿,只有各种卖身为奴,好好的人不做,为什么要去做奴隶?……不要做梦,要面对现实,留在家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小酒店中的人默默的听着,这几天县衙的锣鼓不停的敲着,到处的喊话,连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不放过,这里所有的人都听了不止十遍。
从一开始信任官府,到觉得官府欲盖弥彰,又到觉得官府的话有道理,再到觉得这些话中有话。
每一遍,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
“县衙说得对,要是真有银矿,真这么容易挖到银子,早就被官府的人全部挖走了。”有人说着,有好处,哪里轮到他们这些小百姓知道。周围的人点头,心里还是犹豫,这谣言中肯定有很多很多的水分,但是,就没有一点点干货吗?
“我们姑且再看看情况。”有人道,不用急着判断,等着时间流逝,真相就出来了。
县衙中,一群小吏偷偷的聚在一起,鬼鬼祟祟的说着话。
“……这几天的邸报中,每天都提到了淮南道没有银矿。”
“以前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朝廷下了严令,要求辟谣,严禁人口流动。”
一群小吏都看出了其中的蹊跷,别说天天说一件事了,有时候一些大事发生了很久了,都没见邸报提过一句。
“我们该怎么办?”有人低声的问道。
其余小吏互相打量,最终缓缓的点头,想要发财,就要反着看邸报,这是做官许久才得出的诀窍。
“我们留着,让家人去试试看。”有人道,谁家都有一些拐弯抹角的亲戚,让这些亲戚去试探一下。
……
上洛郡。
某个豪宅内,十余人端坐着,几个老实巴交的人惶恐的站着,手脚都在颤抖。
淮南道有银矿的消息传得太广,又有官府辟谣,很是扑朔迷离。小官吏们只能瞎琢磨邸报中前所未有的言词,然后一厢情愿的认为要反着看,作为门阀世家,看问题的方式却更深刻。
“你说,淮南地区有银矿吗?”端坐的人当中,地位最低的人厉声问道,找这些富有经验的矿工询问,就是最简单的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