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4页
    “有你这件宝甲在,吾无忧矣。”杨轩感对纸甲赞不绝口,自从穿上后,就没有脱下来过,睡觉都坚决不离身,要不是不想被人偷学了去,他恨不得穿到街上溜达一下,仰天大笑几声。
    “温暖!轻!防御力强!不影响活动!携带方便!修理方便!制作简单!”杨轩感觉得胡雪亭这辈子最大的贡献就是这件纸甲了,足以名留青史,唯一的缺点,就是纸甲的价格不便宜。纸张是奢侈品,上好的纸张未必就比铁甲便宜了。
    “我要在大随开几百家造纸厂!”杨轩感再次欢快的旋转,看着纸甲飘舞,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他是不是疯了?”胡雪亭低声问杨恕,杨恕一掌拍在胡雪亭的脑袋上,你疯了,他都没疯。
    “说吧,这么急着赶回来,有什么要事?”杨恕问道。
    胡雪亭万里加急的赶回来,只为了一件事情。“我要官员,越多越好。”
    以前想的简单了,以为有张晓刚等衙役在,有佘戊戌等当地百姓在,丹阳县就会顺利的发展,来多少人都能慢慢消化,但最近涌入的那些难民,已经打了胡雪亭一个响亮的耳光。
    以丹阳县目前的组织能力,唯一想要把未来的大量外来人口纳入丹阳县轨道当中的办法,只能是建立基层管理,比如搞派出所,居委会什么的,可是,那种密切和深层次的管理模式,需要的是大量的人手死死的钉在无聊和琐碎的管理工作当中。
    “这不是很好吗?你起码有几千信徒,让他们为星君布道,为星君巩固基层,不是最符合你的利益了吗?”杨恕的言语中虽然有些取笑,但意思却是真的。能够有效的掌握基层,才能有效的掌握社会,这是华夏千百年来的根基。从秦汉开始,什么亭长,村长,县长,全部都是为了更细致的掌握基层百姓,越是深入百姓当中,社会越是稳定。
    “胡某不能把我的精锐用在这种地方!”胡雪亭斩钉截铁,信徒做了居委会大妈,谁做官,谁当兵,谁掌握刀枪,谁清理叛徒,谁掌握金钱?
    杨恕瞅胡雪亭,终于理解了胡雪亭的用意。丫的胡雪亭想要建立等级制!
    “这可不太好。”杨恕希望胡雪亭清醒一点,等级制其实是从奴隶制演化来的,已经被社会淘汰,平等和谐才是发展的道路。
    “就是因为平等和谐才是发展的道路,所以我必须制定等级,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胡雪亭道。
    “因为,目前丹阳县的核心,其实是畸形的。”胡雪亭叹气。从丹阳县人口的组成来说,粗略的可以分为三大类。
    原有丹阳土著;军队遗孤;外来流民。这三大类造成了对胡雪亭的认可度极其的不同。
    “进入丹阳的人口,会越来越多,我的计划是整个丹阳县要有二十万人口。”胡雪亭道,参考二十一世纪,这点人口实在微不足道,限制人口没有扩充到三十万四十万,只是因为粮食供应和建筑水平不够。要是有亩产万斤的水稻,已经能够盖二十层楼的技术,胡雪亭立马把人口上限提到一千万人口。
    “丹阳土著人口数量不会超过一万人,一旦人口发展到了二十万,这些对我忠心耿耿的人,就是极少数,我难道能信任那些流民组成的军队?”胡雪亭冷笑道。
    杨轩感指责:“当老大的,要有包容所有人的心胸,只要加入了丹阳县,就是丹阳人,要一视同仁。”
    杨恕看杨轩感,瞅瞅身边,抓了一本书砸了过去:“蠢货!”
    杨轩感郁闷了,家中兄弟姐妹都跑光了,胡雪亭也越来越属于自己人,杨恕对杨轩感是打骂由心了,一点面子都不给。
    “我以前也这么想。”胡雪亭道,可是,看看那些外来流民根据地域抱团,什么湖南帮,什么山东帮,什么李家村帮,同乡同村老大说话比县衙还管用,白痴都知道这些人对胡雪亭的忠心度就是零。
    “语言不通,无法和其他人交流了,所以,怕被人欺负了;身上没钱,别人有钱,所以,怕被人欺负了;别人聪明,自己笨,所以,怕被人欺负了。”胡雪亭弯曲手指,随意的说了几点,都懒得继续深入分析。
    杨恕缓缓点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财产,不同的出身,飞快的拉帮结派,那是难以避免的。但这种是基本的东西,难道胡雪亭就没有考虑过?
    “考虑过,我还备了好几手准备。”胡雪亭愿意吸收那些地域头领进入丹阳县衙体系,愿意给他们自己建立一个村,只要暂时稳定住,随着推广洛阳话,大小便罚款,以及丹阳百姓成为居委会大妈,就能慢慢的把所有人都吸收到丹阳县的体制当中。
    杨轩感点头,自古吸收流民,其实也就是同样的这么几招。
    “但是,我疏忽了一点。”胡雪亭道,该死的,这些人都是彻底的无产阶级!
    胡雪亭可以通过加税,罚款,让丹阳土著迅速的学会洛阳话,却没有办法让口袋里只剩下几个铜板的流民们感受到惩罚的可怕。
    “他们没有田地,没有房子,没有产业,甚至还欠着我钱!”胡雪亭长叹,已经有人打起了欠债的就是大爷,你不继续借钱给我,我就不还你第一笔钱的主意。
    “我只有杀了他们。”胡雪亭平静的道。“大乱的时间,可能就在一两个月内。”现在天气还冷,流民都老实的很,不会到风雪中造反作乱,没了丹阳县的支持,他们说不定都要冻死饿死。但过了冬天,到了温暖的春天,流民对丹阳的陌生和恐惧渐渐消失,就未必老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