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1章
    只不过这种隐秘的变化,极其难以感知。
    便像是一滴水融入汪洋,惊不起任何涟漪。
    唯有命数不凡,气运厚重,足以成皇、称帝的那等人。
    他们横压所有的豪雄枭杰,立于那个时代的潮头。
    乃是史书那一页最为璀璨的星辰!
    这种超世绝伦的千秋大材,往往走到生命尽头,便会引发异象。
    灿然夺目的命星从冥冥中陨灭,划过寰宇万界。
    被观察天象的术士看到,便会流传于青史。
    如大炎皇朝,号称“智绝”的卧龙先生欺天续命不成,寿终于五丈原。
    许多猛将、谋士都曾亲眼得见,庞大如岳的赤红星辰横贯长空,消弭于无穷黑暗。
    “命格晋升命盘,就是星宿照命,神煞定柱。
    这也算是一种凝聚命星的手段。”
    不知过去多久,纪渊三魂七魄几近盈满,肉壳气血也淬炼完全。
    其人披星戴月,步步登高,立足于北斗七曜所照彻的那方大位。
    三道金色命数宛如烈日骄阳,悬挂于寰宇绝巅。
    “【泰平】、【革鼎】、【万物生】,分别关系着三大命格,【黄天在上】、【赤天巡霄】、【苍天执子】。”
    纪渊身心几近与皇天道图合二为一,显现无数玄奥道文字迹,好似龙蛇纵横,飞腾九天。
    【命格】:【黄天在上】
    【命数】:【泰平(金)】
    【帝皇奋威,德并王侯,初一泰平,可造极盛之世,乃为人道之主。得此命数加持,得龙脉认主,万众景从膺服。
    凡立黄天之旗,凡为黄天之民,皆受庇佑,有望登临九九至尊的人皇大位,口衔天宪,呼风唤雨,执掌大道权柄的正神天官,都要叩拜行礼。】
    “九九至尊,人皇大位。”
    纪渊面皮微动,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俨然有些震骇。
    他很清楚,太古之时,天、地、人、神、鬼各行其道,三界寰宇泾渭分明。
    当时天庭居上,阴司在下。
    诸圣开辟各大道场,却也要遵守规矩,受人皇定下的法度约束。
    可见九九至尊之位,并非虚言。
    即便统辖万神众仙,占据【昊天】尊号的那位帝君。
    每每下凡,也是与人皇平辈论道,称之为友。
    “后来太古劫灭,传言上古诸圣合力削去‘勇、仁、智、正’四道,只余九五之数。”
    纪渊仰头望向厚重如土的金色命数【泰平】,攫取这一条,便可能成为受命于大道的人主至尊,造就前无古人的极盛大世。
    他按捺住心头的蠢蠢欲动,以及斩灭【黄天在上】命格散发出来的强烈吸引。
    欲要成九九至尊的人皇,首先一点便是割据府州,称雄一地。
    否则,怎么立得住那杆黄天大旗,收拢跟随的万姓子民?
    其中的难度并不小。
    【命格】:【苍天执子】
    【命数】:【万物生(金)】
    【圣人合道,包罗万象,幽赞先天,道满乾坤,于是,万物苍苍然生。得此命数加持,年岁长春不老,可成一劫之数,堪称不朽之身。
    四渎五岳,受其辖制,可为洞天,可作道场。
    凡山水地祇,皆从号令,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凡受香火的庙宇野神,立教称祖的供奉圣灵,见其跪拜俯首,不可僭越。】
    “苍天所代表的,是神道!
    这条金色命数【万物生】,乃顺从己心,以观天下的自我之道!”
    纪渊仰望那颗万古长青的命数星辰,从中感受到浓郁无比的香火气息。
    一座座庙宇、祠堂,一条条江河湖海中的水府宫殿,一道道山川地势的脉络气象。
    本质都是天与地交感,再同人心念力彼此交汇,所产生的“神性”。
    故而,攫取【苍天执子】命格,炼化【万物生】命数。
    才有机会追求天地同寿,日月同光的大自在、大逍遥。
    “长生长存,不老不死。”
    纪渊心神颤鸣,好似掀起惊涛骇浪,再也无法平静。
    这种古往今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乃至于各路陆地神仙,都梦寐以求之大欲。
    如此清晰地摆在面前,试问何人能够无动于衷?
    再怎么泼天显赫的富贵荣华,也及不上“长生”二字。
    头顶北斗七曜,忽然垂落阵阵灵光,如逢甘霖,如受灌顶,剧烈起伏的三魂七魄,顷刻归于沉静。
    纪渊置身于那方大位上,好似冷水浇下,心头莫名涌现悚然。
    因为,他猛地想到被镇压于五指山,囚禁在冥顽窟的悟空道人。
    还有太古天庭八部的真君神官。
    开辟众多道场的诸圣大能。
    “长生不老,长存不死,却非永恒不灭。
    可天若有情天亦老,纵如日月,也有寂灭的那一天。
    万世之身……终究要殒命于量劫之下!”
    念及于此,纪渊心湖平和,风平浪静,再也惊不起丝毫涟漪。
    他适才之所以失守,在于“长生”诱惑无法阻挡,造成的冲击难以想象。
    就算那些屹立当世绝巅的大宗师,也不可能把持得住。
    “一者行于万丈红尘,争做九九至尊,问鼎人皇大位;
    一者超然世外,快意纵横江河湖海,三山五岳,寿与天齐,万岁千秋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