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然道:“辞赋本非儿所长,与其在众人面前逞强,出乖露丑,还不如安安生生坐着,赏析他们的佳句妙语。”
母亲道:“总是要学一学,虽不能得惊人之句,总要强写些应景。”
我干答应一句,已有些后悔留着未走,平白遭了一顿排揎——上回我说这句子,母亲立刻便命婉儿赋诗,结果六步而成,这事至今还断断续续地流传着,母亲虽未提及,言下之意,却是不言而喻,再想她昨日才免了我奉天局的职使,心中实在是悒郁——挽住母亲的手,忸怩地道:“是我才学平庸,日后一定多向上官师傅和其他人讨教,务求上进。”
母亲笑看我一眼,并不作声,待入了殿中,悠悠闲闲地坐在座上,等人沏了清茶,略啜一口:“这是雪煮的?”
婉儿道:“新雪才收,未经滤清,不敢便献给陛下。且陛下又要了紫笋,所以还是用了顾山碧泉水。”
母亲微微颔首,将茶杯放在案上,婉儿便带人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我见她像是有话要说的模样——想到此前两事,多半是训话——便挨挨挤挤地挪到母亲近前,低垂了头手,恭恭敬敬地立住。
母亲正自取了茶壶倒水,见我如此,执着茶壶的手便在半空停住:“怎么一副委委屈屈的模样?就这么不乐意陪你娘喝杯茶?”
我道:“若是只陪阿娘喝茶,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我看阿娘不像是要喝茶,倒像是要骂我…儿。”偷偷抬眼向上瞥,见母亲慢悠悠地倒了茶:“你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我要骂你——怎么,我骂你不得么?”
我这会倒是真觉出些委屈来,不敢叫母亲看见,只能把头压得更低,顺势也跪下去:“不敢,儿妾恭聆圣训。”
母亲轻笑了一声,自座上起身,慢慢走到我跟前,轻轻捏我的脸:“口中说是不敢,却是委屈得脸都鼓起来了,嗯?敢不敢抬头给我看看,看眼睛是不是红的?”
我实在委屈得狠,咬了唇,低了头,避开母亲的手:“回阿娘的话,不是红的。”冷不丁见她半蹲了身子来看我笑:“再问一遍,是不是红的?——胆敢骗我,罚你抄一百部佛经。”
我被她迫得没法,只能抬了头,眼泪已在眼眶中打转,膝行到她身前,半是委屈半是埋怨地道:“阿娘。”
母亲越笑得开了,将手搭在我肩上:“好了好了,起来罢,我不骂你。”
我将信将疑地起身,两手扶着她坐回去,她向身侧一指,待我低着头小心跪坐下去,又唤我:“太平。”
我偏头看她,她则只是望着我,眼中绝无怒色:“你是个好孩子。”
只一句便又令我想哭,闷声忍泪道:“我又笨,又没文采,近三十了,还是一事无成,若非运气好,投做阿娘的女儿…”说到这便更觉失落,眼泪簌簌而下,干脆闭了嘴不说话。
母亲笑着过来,手抚在我的后颈上:“你不笨,不过是太年轻,心太急。这也没什么,你阿耶当年也是这样。后来就慢慢地好了。连你的阿兄们也是如此。”
我身子微震,不知母亲突然提起兄长们是何用意,她倒像是没察觉我的情绪,目光投向远方,再转回来时便更温柔:“我本以为你要过几日才来见我…你是个好孩子。”
我似渐渐了悟她的意思,收了泪,试探着道:“阿娘。”
她只是笑:“独孤元康已老,独孤绍又在外已久,过了边将更替的年限,明日就叫她回来罢,正好杨子恒升了天官侍郎,军学祭酒之位,可令独孤绍出任。”
作者有话要说: 啊我肥来了…
第331章 门槛
独孤绍任祭酒之事筹划已久, 可前时因着种种阻碍, 总是未得实行。朝臣们反对的理由有千百条:军学本是新创之物, 一切都还在摸索中,且军学祭酒品虽不高, 职却紧要,须得可靠之人主持, 杨子恒是皇帝外族、清流高品、久历宦场、卓有官声, 又从头至尾地参与了此事,对军学事务十分熟悉,可堪大任;军学的学生虽是军中将校,可军事无非国事,国事自然要卓有学识之人参与, 不可交给未通一经的匹夫/妇;独孤绍是女人,部曲中也不乏女徒, 而军学中全是男子,男女杂居,恐于独孤氏名声有碍…种种高论, 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不过是因两事:独孤绍是女人;独孤元康自参与军学之后,便隐约地倒向了李氏。
武承嗣自母亲登基以来便一直谋立为太子,初时声势甚是浩大,以至引起母亲的疑虑,免了他宰相之位,另委以编书之职, 朝政要事,亦渐渐不令他与闻,到而今他似是回过味来,少提太子之事,与武三思两个每日进宫,一面在母亲跟前奉承邀宠,孝顺亲昵,较亲生之子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面则与来俊臣等勾结,排除异己,渐有再兴大狱之势;李昭德等近几年提拔的大臣倒是与诸武斗得厉害,可这些人没个主心骨,总是七零八落、合不到一起去。以风头最劲的李昭德为例,他近几年深得圣心,在北门当众杖毙了侍御史侯思止,母亲也不过一笑而过,可脾气实在是不大好,明明有九位宰相,遇事却总是一人专断,他的手段倒也很简单,军国大事,到手后不与同僚商议,一概拿到御前,仗后秘奏,得了母亲的旨意,出来也不向人明说,只命拟制办理,被人催问得急了,再一脸傲慢地说“奉进止”,初时还有人去向母亲求证,然而几次求证之事皆一一验明,李昭德再借题发挥,向母亲状告这些人“窥伺圣意,情实逾越”,颇贬斥了几位宰辅,这之后虽无人敢再拂逆他的意思,却也再无人肯依附于他,每每与诸武相争,都是单打独斗。除李昭德之外,余人非是畏于酷吏,但凡风向有一丝不对,便噤口不言,就是各自为政,遇事不是先争名分,就是先抢功劳。李旦封王、我得以参政之后,这情形略好了些,可现在他们所关注的大事却非独孤绍,而是李旦的婚事。
李旦将满十六了,早些年一直以皇嗣的名分住在东宫,内外皆不得相见,后来封了周王,断断续续地有了些差使,倒是比先好些,也杂七杂八地读了些书,能跟着应景写几句句子——可仍然未曾出阁。因此诸李大臣们现在所最关注的,不是打压诸武,而是李旦的名分。名分之事,又以成亲为重——李旦比守礼不过大了半岁,一个是嫡子,一个是长孙,他一成亲,守礼的婚事便也要议起来了,而这正是我和阿欢苦苦相避的事。
我边想着心事边步出贞观殿时天色已微黑了,雪下得越大起来,母亲着人打伞送我,却依旧不住有凉飕飕的雪飘落在身上,仙仙引着我便要往丽春台走,我想了又想,却道:“先回家。”赶着出了宫,到家时时候还早,天却已全黑了,犹豫再四,到底是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