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744
    用卡,递给了导购小姐,“对了,有没有金镯子?”

    “金镯子?”导购小姐明显一愣,实在是这年头除了准备嫁妆时按着传统购买所谓的五金,平日里尤其年轻一族,已经很少会佩戴看起来有些俗气的金饰了。

    “姆妈……”

    “第一次上门,总归要带点礼物。金镯子外加一些时令水果糕点,这份礼应该差不多了。”

    “谢谢姆妈。”

    赵清茹帮着小一给挑选的金手镯是最新款的,带满天星纹饰宽镯,约重16.8克,考虑到是农村的老太太,可能手比较宽大,便选了内径60公分,绝大多数人都能戴上的宽度。

    至于顾家老头那边,知道有事没事喜欢喝上两盏,便直接选了内供的二锅头,一箱六瓶。内供茅台什么的,按着赵家那级别肯定有,但这一次偏偏就没搞什么特权。

    一通商业街逛下来,基本该买的都买好了。大年三十,按着习俗,是在四合院这边过的,赵清茹那婆婆周母自然接了过来。老太太精神还不错,只不过自家亲闺女这会儿跟着洋女婿带着俩小子回了大不列颠英国,在这种举家团圆的日子,多少影响心情。

    今年,小原原没有回国,一来课业比较忙,再者老米那边这段日子正好冷空气来袭,连降几天大雪,道路积雪严重,想回来都回不来。只好在许家过年。当然,老米那头除了当地华人外,可没有过华夏传统年的习俗,人过得是圣诞节。

    四合院这头,除了安排值班的安保外,平日里帮着做家务的梁婶子几个,赵清茹早早地封了红包,放了假。家里反倒是比平日里清净了一些。

    等到了年初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日子,一大早,赵清茹便带着礼物,拖上周文涛以及小一小安姐弟俩,回了大院。原本不想留周母在四合院这头,怎奈老太太不愿意跟着一道,也只好作罢。左不过也就是一顿午餐,四合院这头还有值班的安保在。

    大院这边,赵家老爷子跟赵父虽说已经不在了,但赵清山又晋升了一级。再加上这几年,赵清茹陆陆续续为部队所做的贡献,老爷子原本住的那套两层小院落便分配给了赵清山。现在老太太、赵母跟赵清山夫妻俩以及大小宝住在里头,至于分配给赵父的那套三居室的房子则被收了回去。

    其实赵家并不缺住的地方,旁的不说,光是赵清茹名下独立产权的四合院就有三套,其中两套就连着钱奶奶那四合院,一左一右打算将来留给小一跟小安姐弟俩。除此之外,还有闹市区临街的店面屋若干……

    赵清山不怎么在意这些,但钱沂南作为赵清茹的闺蜜兼嫂子,跟在后面没少凑热闹,再加上又有两个儿子,为将来娶媳妇,光是房子就少不得准备双份。

    至于熊孩子代表赵清伟,自然是第一时间跟在自家阿姐后头,等到毕业娶了学霸老婆后,小夫妻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若不是出于各方面考虑,再加上家里老太太跟赵母也舍不得多年的老邻居,住不住在大院里,也没那么在意。

    赵清茹一家四口回到大院赵家时,家里只有老太太跟赵母在,钱沂南跟小弟妹同样带着老公跟孩子回了娘家。只不过钱家就在一个大院里,估摸着不用等到吃中饭,就会回来。小弟妹跟小弟赵清伟那头,今儿多半是碰不到了。

    好在赵清茹也没太在意,明个儿再过来便是了。

    互相拜了年,老太太跟赵母才将早早准备下的丰厚红包递给了小一跟小安姐弟俩,还没来得及多说几句话,就听到院子外传来大宝跟小宝的声音。作为赵家第四代,大宝跟小宝性子截然不同。

    虽说没有刻意安排,但从小可以说在军营里长大的俩孩子,耳濡目染下,骨子里就有很深的军人情结。赵清茹看得出,她那好闺蜜兼嫂子的钱沂南虽说并没有直接反对,事实上并不怎么乐意自家俩儿子双双考入军校。

    年前听说小一有点红鸾星动,看上一个在职的军官后,钱沂南这几天一直想跟赵清茹见了面好好聊聊。这会儿好不容易见到了人,自然第一时间将人拉进了房间。

    “清汝,说吧,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倒也不是赵清茹装傻,实则一时间也不晓得从何说起。

    “哼,给我装傻是吧。我原以为你三个孩子,没有跟军营里头扯上关系,是件好事儿。谁想着……小一那丫头怎么又找了个当兵的?!”

    “没办法,骨子里就是好这口啊。”赵清茹看似随意地扯过一旁的靠背椅,玩笑道。不过瞧着钱沂南脸色有些微恙,也知道自家好闺蜜没有说笑的心情,便长叹了口气,带着几分无奈的语气开口道,“这喜欢上了,也是没办法的。”

    “清汝,你不反对?”

    “反对有用么?”赵清茹反问了一句。

    钱沂南也跟着长叹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幽幽地开口道:“是啊,反对有什么用?”

    想当年,钱沂南那姆妈钱伯母不也反对她嫁给赵清山么。只有真正嫁给军人,成为了军嫂,才能明白里面的酸甜苦辣。说起来,钱沂南比起亲娘钱伯母、婆婆赵母,还有太婆婆赵家老太太来说,还算幸福的。至少,现在好歹还算太平。

    想当年,每当家里的男人要外出执行任务(打仗),留在后方家里的女人们,就没睡过一天安稳觉,甚至早早地做好了将来有一天,若有个万一,便将成为未亡人。钱伯母生钱沂南时,亲爹正在边疆执行任务,因为大出血差点就一尸两命。后来好不容易救了回来,却因为伤了身子,没办法再为钱家添个男丁,以继承钱家香火。

    至于赵家,其实不提也罢。赵父虽说在家事上和稀泥,可要说领兵打仗却是没的说,当年南下打小越,若不是赵清茹暗搓搓地给准备了防弹衣,只怕直接领盒饭了。就这样,还在床上昏迷了好些日子。赵母将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她那艺术事业上,换个角度讲,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逃避。

    还有钱家老太太跟赵家老太太,当年在后方组织人编草鞋纳军鞋救治伤员,用自己所能做的一切默默支持着在前线打仗的夫君,最怕的便是受伤流血甚至死亡。

    或许正是因为清楚,身为亲娘,钱沂南并不希望自家俩儿子继续参军,哪怕出于责任需要,也完全可以选择相对更安全些的从政之路。偏偏不管是大宝还是小宝,在这方面都是一根筋。

    现在知道家里唯一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