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三嫂是真伤感还是假伤感呢?
屋子里沉默了一会儿,周氏发话了,她道:“孙媳妇,你放心,二郎为了我们萧家的江上赔上了一条命,你祖父不会亏待他的孩儿们的。”
孔氏听婆婆这么说,也欢喜地擦了擦眼泪说:“就是,你祖父心里会有数的,二郎媳妇且放宽心。”
得到了两位长辈的承诺,曹玉仪这才擦了眼泪,她想,这下心里有数了,看来老祖宗和婆婆都明白着呢。她的儿子若是不能做皇太孙,那至少给封一块大的富庶之地做封地吧,比如说扬州那地方就不错。
接下来,众人陪着周氏又说了会儿话,就各自散了。
到了晚上,萧裕回府,跟周氏一起同桌吃饭时,周氏就把长房的两个女人过来替萧康求扬州之地,以及孙媳妇曹玉仪今日过来请安哭的事情说给了萧裕听,她问萧裕心里可有谱没有,这些儿孙们的王爵和封地可都想好了?
☆、第238章 23.8
萧裕道:“早就有所考虑了,不过,最后定下来之前还是想找谢丞相商量下。”
“谢丞相?郎君打算登位之后册封谢子安为丞相?”周氏问。
萧裕点头:“是啊,我觉着再也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做丞相了,前朝的王谢,那是响当当的一流高门士族之家,而王家已经凋零,现如今也就剩下了谢家。而谢子安还是当代第一大名士,又做过前朝的丞相,门生故旧极多。有他来做这个丞相,想必天下的士族还有读书人都会来朝了。再加上他是我们的皇太孙的岳父,有这层姻亲关系在里面,用他我就更会放心……”
“你已经决定让弘儿做皇太孙了?”周氏问。
萧裕捋着下颌的花白胡须笑道:“那是当然,难不成还要舍了弘儿这么一个能干的成年的皇孙去将就崆儿。断没有这个理!天下初定,帝位的传承者是否能干,是否成年极为重要。虽然说自古帝王之家讲究立嫡立长,但伦儿已逝,崆儿才不过七岁,所以我理所当然要选弘儿做皇太孙。那些迂腐的什么立嫡立长的规矩在我这里行不通,至少要等到大齐四海升平,我的儿孙们再讲究这个吧。”
周氏也明白大齐才开国,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的丈夫,又是武人出身的,当然是重视能力胜过那些被他看成迂腐的所谓的儒家教条。想一想,她也觉得丈夫考虑得妥当,但是她还是说起了二郎的媳妇曹玉仪哭泣的事情,然后对萧裕说:“郎君,崆儿那里既然做不成皇太孙,你恐怕还是要补偿下那一房人才行。”
萧裕道:“你放心,这个我心里有数。”
接着周氏又说起了长房的齐氏和潘氏过来说的那些话,然后她问萧裕打算怎么安排长房的萧康。
萧裕道:“扬州那等富庶的地方当然是不能封给他,他是什么样的人我明白得很,我会封他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小点儿的地方给他去折腾。”
周氏点点头,说:“所以我说我们这些妇人不搀和到朝政里去呢,男子们自然有主意,我们只要把内宅里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以后把宫里的妃嫔们管好就行了。”萧裕补充了一句。
周氏听闻这个话,笑得却有些僵硬。看了眼已经须发花白已经六十七岁的丈夫,他即将登基做皇帝,就算这个年纪,但是也肯定会选择那些年轻女郎充实到后宫里去的。想她这么个皱纹满脸的皇后还要做出贤惠的样子来给丈夫选年轻的女郎做嫔妃,她不由得满肚子都是酸味儿。周氏今年也是六十五岁了,头发同样花白,跟那些十几岁鲜花一样的女郎坐一起,想一想连她自己都感觉不适,想必她的丈夫,身为皇帝的萧裕也会皱眉吧。私心里,这一场滔天的富贵,她真不稀罕。这都六十好几的人,如今又要再次像是年轻时候那样做醋罐子,这种福气她真得有点儿无福消受啊。
可是现如今这种局面,她无福消受也得消受。
周氏必须要做好心理建设,看着那些她亲自挑选的花枝招展鲜媚的嫔妃给自己添堵。
“好。”她答得有些意兴阑珊。
萧裕才没管周氏的这种不显山露水不快的小情绪呢,自顾自地走了,这要登基称帝了,太多的事情要跟自己的谋臣们商量。
——
逸安居里,萧弘和谢妙容在一起下棋,相聚后,两人除了参加家宴,这两日都腻歪在一起。毕竟好几个月没在一起,对彼此的思念和渴望都已经积攒得老高了。所以昨晚两人恩爱了一|夜,谢妙容早晨的时候腰酸背痛的,真是不想起来。可是,想起这是回到建康后的第一天早晨,要是不去向婆婆,还有老祖宗请安,还不知被人怎么说自己呢。想到此,她还是赶忙起来了,收拾打扮了先去跟婆婆请安,然后又去了乐寿堂向祖母周氏请安。
请安回来,她也八卦了两句今天在乐寿堂见到了来求祖母去向祖父美言两句,以使萧康得到个更好的赐封的齐氏和潘氏的事情。
对于此,萧弘嗤笑了一声,说:“她们以为这是给吃的,还是给喝的呢,好吃好喝的,还能吃点儿亏给她们。可那是我大齐的封地,凡是去封地的王爷都有替大齐守疆卫土,造福百姓的责任。就照萧康那个性子,还想要好的封地,他要胡弄,将来还不是让我们去给他收拾残局。而且,损了我们皇家的名声,百姓们还是会认为我们萧氏不好。”
“那你说祖父会不会给他们好的地方?”谢妙容试探着问,“毕竟长房也是萧家很近的亲戚。”
萧弘摇头:“不太可能,我祖父还没有昏聩到那个地步。我想,可能封一个小地方给他已经不错。”
谢妙容就想起了她了解的这个景国的封王,基本上就是重要的宗室成员封一个大点儿的地方,庶出的或者远枝的就封个小点儿的地方。而且他们常常用封地的地名来作为王爵的名字。这样一来的话,在王爵的名字上是看不出什么大小的,只有比封地的大小,才知道重要性和远近。这样做其实都没有体现出这个王爵的等级性。而按照她穿前的对历史的了解,她认为明代的王爵分封还算是比较有操作性的,而且通过王爵的名字一目了然地知道等级性。比如亲王会是一字王,郡王会是两字王,郡王除了世子之外的儿子们被封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当然是光看王爵的名字就知道这个王爷是否重要了。而且,还有必要实行推恩令,将分封的王的封地,让他以后的儿子们孙子们都把这封地给分了,这样一来,免得占有一大片封地的王爷做大,将来跟中央集权对抗。就像是汉代的吴楚七国之乱一样,不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