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之时,罗刹国的摄政女王派出的和谈团应该也已经到了尼布楚,正等着朝廷这边的使团。
所以看了折子后,康熙一连忙了三四天拟好了出使名单,他让索额图做使团的正使,佟国刚为副手,尚书阿喇尼、左都御史马齐等人也一起出使。另派护军千人随行。
使团出发前,康熙召来索额图和佟国刚,和他俩明确的下了指示:等使团到了尼布楚,在边界问题上,态度能有多强硬就有多强硬,他的底线是尼布楚一带寸土都不让给罗刹国……
索额图和佟国刚听得心里直发苦。
两人得了这差事后,立马就熬着夜带着手下的幕僚们把罗刹国的事情翻来覆去的绉了一遍,话说这罗刹国可真不是个好打发的善茬——
从前明开始,这罗刹国就对尼布楚一带垂涎若滴,要是个弱邻也就罢了,朝廷找机会派兵‘亲善’几回也就老实了,可这罗刹国偏偏还又穷又恶,说它穷,是因为据派去的探子回报,罗刹国国内的土地大半都被冰雪覆盖,贫瘠至极,所以即便是在中原看来已经是荒芜之地的尼布楚对罗刹国来说也是富饶之地了。
而说它恶,则是因为罗刹国虽然地薄人稀,可也是万乘之国,罗刹人又善用火器更兼着地利,极擅长雪地作战。
罗刹国这么难缠,想要的又不是什么好地方——尼布楚那种犄角旮旯,连披甲人都不愿意去驻守,也就那些罗刹生番能看得上,可皇上却让他们寸土不让……
下完指示,康熙就拿出一卷刚绘制好的尼布楚的地图让两人上前来看。
两人赶紧躬身上前,一边走,索额图一边就给佟国刚使了个眼色,虽说两人都是皇亲,可远近大不相同,索额图只是太子的外叔公,而佟国刚可是皇上的舅舅。要‘忠言逆耳’,自然该他开口。
佟国刚只当做没看见。
他的侄女佟佳氏不久前才在宫里面闹出了大差错——只用一件蠢事就同时惹恼了皇上和太皇太后,结果可好,堂堂皇贵妃却是落得个禁闭至死的下场!
见皇上这回居然生气至此,连母家的面子都不顾了,他和二弟佟国维也是吓得够呛,马上联名上折子请罪。
皇上的态度却是显得不置可否。
那份请罪折子隔日就被发还了,上面的批语也十分宽和——朕怎么会怪罪自己的两个舅舅,既然严惩了佟佳氏,那也就一事一休了。
可等到端午节后,宫里下来的赏赐却又比以往要简薄两分。
这搁在佟家,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佟家兄弟才松了口气的小心脏立马又提起来了,皇上这是还气着了……
也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才能真的消气,最近怎么小心行事,佟国刚都觉得不够,这时哪里会随便开口。
见佟国刚装傻,索额图心里就骂了一句缩头乌龟,骂完他一咬牙也就跪下了——佟国刚可以装傻,他可不行,他是这次出使的正使,要是办砸了差事,那可是大半砸在他的头上。
索额图大着胆子开口道:“皇上,要是罗刹国以暗助准格尔相胁,那……奴才等人又该如何?”
康熙想也不想就道:“那你就和罗刹人说,朕的使团万万不会和出尔反尔的人谈判!要是罗刹人想打仗,朕奉陪到底!”
说到这里,康熙厉声道:“索额图,朕的意思你听明白没有!”
索额图立马连连磕头,嘴里直呼“是,奴才明白了!”
佟国刚见状连忙退后几步,低头并脚恭敬的站好。
见火候到了,康熙俯身亲手把索额图扶了起来,却是和颜悦色的和他交代起来——尼布楚地处万里之外,罗刹人在那里盘踞日久,索额图身为正使,责任重大,康熙予他一枚虎符,凭此符,若有需要,索额图就可调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随时率兵赶往尼布楚。
索额图听得聚精会神,听完就是一脸的‘我终于知道错在哪里了,请皇上看我以后的表现’。
康熙满意的一笑,然后带着他和佟国刚又看起地图来。
待了一个多时辰,索额图和佟国刚才离开了南书房。
佟国刚直接出了宫,索额图却是去了趟毓庆宫,和太子告别。
太子昨儿已经知道索额图要离京去办差,但没想到他一去就是一年半载,赶紧就让人给拿出柄如意来赐与外叔公,祝他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索额图手捧如意,一脸的感动。
太子见状心情也是激动,又有些舍不得——索额图不在京城,他总感觉有些不方便。
索额图却是和他说起了阿尔吉善。
阿尔吉善是索额图的小儿子,也是太子的哈哈珠子,陪着太子读书也有几年了。
“太子,阿尔吉善一向不爱读书,臣就怕他耽误了您的功课……等臣走了,他要是再顽皮,您该罚就罚,可别心疼他。”
阿尔吉善是顽皮了些,可太子也不是书呆子,读书读累了,他还就喜欢和这个表叔一起玩一会,但话不能这么说,太子端坐如仪,笑着点头说绝不会的。
索额图起身打了个千,单膝跪下慎重的谢过了太子。
太子愣住了,和索额图对视了好几秒才发觉他其实另有所指——索额图,外叔公这是在劝他要认真读书啊。
太子明白他的意思后,心里很有些感动,立刻就起身去扶索额图,并在他的耳边道:“外叔公无需担心,胤礽明白的。”
太子如此机敏受教,索额图的心里可是高兴坏了,赫舍里家的将来可都指着太子呢。
他一边眼神殷切的点点头,一边就顺着太子的力道站起身来。
一番叙话后,太子一路把索额图送到了毓庆宫门口,直到看着他走远了才转身回了宫。
一盏茶后,这叔侄俩相处的情景,康熙也就全知道了。
如今的太子还是好的,可以后……
康熙偏着头,用右手大拇指抵着太阳穴揉了揉,在心里叹了口气。
二月初,有大臣上奏,说太子的书已经读得很好了,该是出阁之时了。这里的出阁当然不是指闺阁,而是指太子出阁给群臣讲学,让大臣们一睹太子的风采。
就这事来说,展示风采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这将是太子头一回在朝廷大臣的面前正式亮相,很是要紧不说,按礼制,讲学之前,还得先定下叩拜之法——诸王和大臣们对皇上是三拜九叩,对太子又该如何?
太子乃是副君,这就是定下君臣之别了。
在大臣们看来,皇上一向对太子都是满意的,对此奏报自然该是欣然准奏。
康熙也确实准奏了,可在如何叩拜太子一事上,他却是定了个调子——太子毕竟年幼,怎经得起诸王和大臣们的重礼,礼数上轻些也可。
于是,几次朝会后六部议定,太子出阁后,三品和以下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