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14
    大概没听清,两人在这首打油诗中静默伫立,只能等广播结束再交谈。

    陈一天听着这并不愉快的赞美诗,心想:这种诗我半个小时能写一打。

    广播结束,操场上一声发令枪响。

    好多孩子和家长挤到看台最前面,扶着栏杆往下看。

    薛老师和陈一天也跟着看过去。

    操场的跑道被人为分成四段,每段站着一排运动员,发令枪响,第一排已经涣散了,看台上加油声随即响起。

    转瞬之间,第二棒也涣散了,第一名和第二名距离很近,与第三名拉开很远距离。

    陈一天发现薛老师很紧张,大概有点近视,觑着眼,不由自主地往前迈了两步,跨下一级水泥台阶。

    陈一天也跟着走下来。

    第三棒是弯道,原本领先的那一组在内侧跑道,虽然第二名拼死提速,终究不占地利,被落了五米开外。当她跑到第四棒跟前,脚脖子明显软了一下,递棒的动作就缓了一些。

    第四棒往后跨一步,稳稳接住落下来的接力棒,调整重心,重新起跑,窜了出去。

    接力比赛分高年组和低年组,高年组的比赛,远远看去,身形高矮都差不多。

    尤其是女孩子,腿上套着麻袋一样宽大的校服,窄窄的肩膀,后背别着宽宽的白底红字号码牌,站在看台上,大概只有亲爹亲妈能认出来。

    饶是如此,第四棒的女孩子也格外惹眼一些。她起跑并不快,几大步迈出去,胜似闲庭信步。

    领先的那一组第四棒绝尘而去,她也没有奋起直追的意思。

    观众都不淡定了,有必胜的呐喊,有懊恼的叹息,大人和孩子的声音汇成一锅粥。

    1998年,新乐小学秋季趣味运动会,高年组女子4×100米接力赛,最后一棒出现了惊天大逆转。

    前三棒屈居第二的五年二班,在第四棒跑到1/3处时,女选手于乔奋起直追,以加速度超过第一名,冲过终点线,并且,在终点线后又跑了50米,速度才慢慢降下来。

    全场沸腾。

    陈一天在喧嚣中呆立着,眼看薛老师转过身来,泪光莹莹看着他,说了句什么,看他没有反应,扭身消失在看台的出口。

    站在他身边的,还有五年二班的同学和家长,他们的欢呼声里,偶尔夹杂着于乔的名字。

    他是在于乔加速后,才认出她来的。

    “动如脱兔”说的正是他看到的景象。于乔的身高在比赛选手里并不突出,但是她跑步的姿势是天然的,没有矫饰的成分,也没受过专业训练,毫无技巧,她仿佛是用人类本能在奔跑,所以,陈一天看到的女孩,首先是悠扬的、自如的、舒展的。

    30米后,于乔脖颈稍微较上了点劲,腿上的交替就快起来,眼看与领先先手的距离越来越短,场下的惊呼声四起……

    对手显然没有料到会有人反超,心中一紧,身体自然紧绷起来,赶忙加速,头后仰,双腿紧捣腾,效果不明显。

    于乔原本在她的余光里,转瞬间,就跑到她前面。

    这一刻对于乔而言是静止的,她反超后,时间又流动起来。她就保持着舒展的姿势,跑过了终点。

    陈一天认出于乔的同时,也认出了操场上、看台上,所有于乔的同班同学——五年二班的同学们喊破了嗓子……

    薛老师走到她们班的人群里,马上有女生扑进她怀里。还有几个女生向终点方向跑过去——于乔迎着夕阳,正从终点慢悠悠地往回走。一群女孩子把她围住,陈一天又找不到她了。

    傍晚的风变凉了。他回过神来,发现看台上的人已经走得七七八八。

    接下来是800米的比赛,广播里又播了一首歌颂800米运动员的诗,依旧无逻辑、无对仗,写得跟小学生作文似的。对!可不就是小学生作文嘛!

    于乔自始至终没看见她的小天哥哥,她只是凭本能跑了个接力赛,却意外地受到众人追捧,小姑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找不着北。

    陈一天走进人群,递给于乔一瓶水。水瓶子杵到于乔眼前,她接了过去,才顺着手臂看到陈一天。

    前一秒的女王于乔,顿时有点羞涩,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冲陈一天笑了一下。

    陈一天脱掉自己的拉链卫衣,隔着几个同学扔过去,卫衣刚好罩在于乔头上。“捂上点儿,一身汗,吹风该感冒了。”

    接下来是乏善可陈的颁奖仪式。操场上的人逐渐散去,看台上随处可见丢弃的垃圾和空瓶,广播里的赞美诗总算是停了。

    于乔领了三块奖牌:女子铁饼冠军、女子4×100米接力(高年组)冠军,女子标枪冠军。

    二人往家走的路上,陈一天问她累不累、冷不冷,她摇了两次头。小姑娘今天受到意外的追捧,她头顶都冒热气,哪里还顾得上冷。

    陈一天问她,另外两个奖牌是怎么回事,她说铁饼比赛,裁判教她了,她按照裁判讲的要领扔了个第一。标枪比赛,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她的枪有一根扎到地上了,把沙地扎出一个小坑,其他同学都没有坑,标枪都是枪着躺下的。

    陈一天心想:这运动会也够扯!

    ☆、血泪含悲啼-12

    经此一役,于乔一战成名。

    她为五年二班拿了三块金牌,抵全班男生拿到的金牌总数,此后的好几个月,她在学校受到了更多关注。

    但她的生活重心不在“经营人设”,她惦记着陈一天的提议。

    陈一天说要带于乔去他学校玩。

    秋末冬初的一个周末,于乔迈进了东北工业大学的小西门。

    这所学校几十年前叫东北工学院,后来合并了本市几所机械类、工业设计类学校,改名东北工业大学。

    这名字毫无气蕴,校园风景也无法媲美二流、三流的文科类院校或综合类院校。

    可这所学校的名气却是响当当。有多位响誉中外的院士出版这里,毕业生占领了国内的航空、航天两大领域,与北京某所高校、上海某所高校分庭抗礼。

    在国内的航空领域、航天领域,东北工业大学已形成一股无形的势力,这种“校友”的关系网不可小觑。

    下了公交车站,走到小西门,要步行穿过一个开放的老旧小区。

    全是80年代的灰败建筑,五层小楼,小区几乎没有物业,是东北工业大学的教职工家属区。

    于乔系了一条毛绒绒的白色围巾,带大雪花图案的红色毛衣,很喜庆。

    外面罩了棉服,因为她瘦,棉服有点空荡荡。

    这身行头都是新买的。

    于香寄来的包裹里有几件厚衣服,都是于乔去年穿的,她今年长得快,衣服全小了。

    陈奶奶给她买了这一身,从里到外换了新的。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