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不会生气一样?
也不对,倘若抱着的是别人,他没准儿还要更生气。
冯舒志忽然觉得自己这个小舅子还真的是挺不好伺候的……
“小醒去门外等着小仙小茶,若是玉嬷嬷来了,立即过来告诉我。刘全儿去一趟厨房,给大爷准备些清淡些的饭菜送来。”这厢冯霁雯出言打破了这种尴尬的气氛,末了又掩饰性地轻咳了一声。
虽然她旁边这位年轻人好像一点都没有与她感同身受,也丝毫不觉得哪里值得尴尬。
论脸皮厚,她果然还是略输一筹。
两个下人都被支派了下去,冯霁雯想着和珅必然要与祖父谈正事,于是打算将冯舒志这小子也给支开,是以看着他道:“待会儿丁先生该过来授课了,你还不回去等着吗?”
冯舒志闻言冷笑着看着冯霁雯。
脸上挂不住了吧?
觉得没脸面对他了吧?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对上他的眼睛,冯霁雯竖起了眉头来:“……”
这臭小子什么毛病!
“舒志先回去吧。”冯英廉也发了话。
冯舒志:“……”
好么,都赶他。
不情不愿地应了句“知道了”,小家伙转身抬脚就要离开花厅。
将踏过门槛,却忽听得身后冯霁雯又唤了他一声。
冯舒志脚下一顿。
“将门带上。”冯霁雯拿吩咐的语气说道。
冯舒志一竖眉,险些没气的哼出声儿来。
厅门被合上,冯英廉落座后,和珅与冯霁雯也依次在相邻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可是案情有进展了?”尽量不去想方才来时的情形,冯英廉正色与孙婿问道。
和珅忽然赶回来,又这么一幅神情,不难猜出个大概来。
“太岳父目光如炬,果然什么都瞒不过您。”如此关头,某人还不忘顺带着拍一把太岳父的马屁,再又望向身边的媳妇儿,道:“多亏了霁雯之前的提醒,我方才想到要从这件案子之外入手,详查了两日,果然顺藤摸瓜查出了线索来——”
夸完太岳不忘夸媳妇,真正做到了雨露均沾。
“哦?”冯英廉疑惑地道:“从其它事情上入的手?”
和珅点头道:“我命人将刑部及京衙近两月来办过的案子都找了出来,一一审看过,最后发现问题牵连竟是在霁雯之前在城外遇到的那群来路不明的恶匪身上。”
冯霁雯大感意外。
团河行宫圣驾遇刺,竟还跟京郊劫匪一案有关?
冯英廉也有着一瞬的意外,但旋即不知想到了什么,皱眉深思道:“原来如此……”
因为冯霁雯遭此大险的缘故,故而他与和珅之前一直都留意着京郊劫匪一案。
结案之时,亦觉得有多处不对劲,所以暗中也未停止过暗访追查。
但奇怪的是,结案之后似乎所有的线索都被抹去了,他查到最后竟是一无所获。
如今经和珅这么一说,便陡然明白了!
他是仗着知道的内情多,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冯霁雯却是懵的,她不解地问:“劫匪一案不是已经肃清结案了吗?”
“那些所谓的劫匪,其实只是个幌子罢了,为的是声东击西,扰乱分散朝廷的注意力,从而趁乱在团河行宫内外做手脚。”和珅解释道。
冯霁雯皱了皱眉。
照这么说来,那些劫匪在城外滋事杀人,实则是遭人指使,早有预谋?
怪不得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在天子脚下犯事。
“可你是如何确定的?”她又问。
“我起初也只是觉得此事可疑之处颇多,出于猜测而已。”和珅道:“可顺着这条线查下去,我很快便发现了一处必然的联系——团河行宫布防本是由金简金大人全权负责,可就在圣驾出宫前往团河行宫五日之前,原本该在行宫内外驻守的八旗与绿营驻兵却少了一半兵力。”
====
ps:晚安。(未完待续。)
293 又要算计人了
“那余下的一半兵力用于了何处?”冯霁雯顺着他的话问道。
他既说两件事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这必然是极关键的一点。
“彼时刑部尚书袁守侗正奉命在三日之内缉拿流匪归案,迟迟未能找到流匪线索。而这些原本该驻守在团河行宫里的兵力,被金大人暗中调借给了袁守侗用以全力追查此案。”
“……金简好大的胆子,竟敢仗着在朝廷亲信耳目众多,私自将兵力借与刑部办案!”冯英廉听得也是大吃一惊。
私自借兵,若是遭了都察院弹劾,被冠上悖逆之嫌都属轻的。
但仔细想来,袁守侗是金简一手扶持上去的得力帮手,金简自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袁守侗延误圣命,再被扒下刑部尚书那身官服来。
况且都察院的御史钱沣又是金简的亲女婿……
“一万兵力不是少数,故而此事办得并非十分隐秘,只是正如太岳父方才所言,金简亲信耳目众多,又因此事未出什么差池来,故而当时并未被掀出来。”
冯英廉略一颔首,又问道:“照此说来,难不成团河行宫当日遭刺,问题是出在了金简外借出去的这一万兵力上面?”
“没错。”和珅点头之后,却是向冯英廉问道:“太岳父可还记得之前便觉得京郊劫匪一案有异?区区十余劫匪,竟能在刑部的追查下接连犯案,人就隐身在城外一座村落之中,刑部却找不到一丝线索——临到最后关头,却又忽然如期破了案。”
这些都是疑点。
只是当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群流匪如何丧尽天良,被缉拿之后如何大快人心之上了,再加之刑部给出的说法勉强还算有说服力,故而并无人留意到办案过程中的蹊跷。
但和珅与冯英廉留意到了。
皇上也隐约觉察到了,所以才会顺势听取了和珅的意见,并未立即封赏袁守侗。
“难道真是金简拨出去的这一万兵力帮到了袁守侗?”冯英廉微微眯起眼睛看着孙婿,眼中神情不明。
倘若真有这么简单的话,和珅必然不会再在这桩案子上多做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