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圣明。”白面虚胖的老妇人上前恭敬的施了个礼就退了回去。
叹气,果然是秦氏遗传,千篇一律的口头禅。
见三公中的两位已经赞同,一些倾向反对的官员的立场开始动摇了。
“陛下,恩科自古就是选拔人才的祖制,怎可随意变更?”在通政使司的长官葛慧跪在地上对宇文思源施了一礼才说道,作为理学家出身的她,最重的就是祖宗法制。
“如今以四书试士、八股作文,起于何时?”宇文思源面上虽不露表情,其实心里却暗暗得意,就等你说祖制,咱可早早就准备好了话稿。
“回陛下,文帝十年,为示天下学子以公正,改以四书试士、八股作文。”葛慧上前答道,这些难不倒她,她最精通的就是经史了。
“太祖设科举之制时,常科共有几科?”波澜不兴的声音自丹陛之上传来。
“回禀陛下,太祖之时,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余种。”葛卉面上已有冷汗。
“我大凛历朝历代可还有哪位帝王变过法制?”
葛慧脑筋反应过来,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我大凛自开恩科以来,共有四次变法,成祖八年删减明算、俊士、明字等科目;宪宗十三年开始实行誊录和糊明制;高宗二十年取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文帝十年以四书试士、八股作文。”
“哦?”宇文思源的声音又顿了半晌,叱道,“成祖改得、宪宗改得、高宗改得、文帝改得,朕却改不得吗!这是何理?而等可是欺朕年幼,初通政务!”
葛慧见皇帝叱责,连忙跪在地上道,“臣罪该万死,请陛下责罚。”
殿上大臣均跪于地上叩首到,“臣等惶恐,请陛下恕罪。”
宇文涟一直在一旁旁观着殿上发生的一切,见时候差不多了,他出声,给了大家一个台阶下,“皇儿休要动气,别气坏了身子。我看此次变法甚好,葛卿也是为国忧虑而已。”
宇文思源对坐在自己旁边的父君一笑,示意她已经收到。又待了数分钟,宇文思源才道,“都平身吧。朕知道葛爱卿也不过是为社稷忧虑罢了,朕又怎会责罚于你。朕尝闻人谈及八股曰:‘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凛史废。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又有诗云:‘十八房一行,羣蚁趋附羶。诸书束高阁,所习唯《兔园》。’。每思于此,终日惶惶,寝食不安。是以召重臣于此,合力改之。”
皇帝已然将话说死,已经实际掌握大凛权柄十多年的帝君殿下也站在皇帝这边,此时再做反对显然不和潮流,仅剩下的那点反对派也放弃了争论。
“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又再次跪倒,山呼万岁。
宇文思源则在心里吐槽,你们跪来跪累不累啊!她看着实在累。
“此次变法,朕甚为看重,本月内你们若有好的看法,即可上疏直言。海纳百川、集思广益,若有奇思妙想,实为我朝之幸,天下之幸。”
宣德十年,崇德帝改科举之制,废除八股,重兴经史,并增明算(数学)、明法(法律)、谋略、格物等十余科,鼓励著书立作,自创学派。又于京师辟皇家园林为稷下学宫,后称大学馆,不治而议,格物致之,此后十余年,渐呈百家争鸣之势,史称“百家复兴”。(感觉这个称谓很恶搞“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结合体,原谅我吧,想不出更好的了,如果大家想出好滴词汇提出来哦~我改)
作者有话要说:汗……查了好久科举资料
才知道进士最初的时候只是考试的一科而已
另:收到这么多留言好开心,呼唤留言果然还是有些用处的!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宇文涟手中握着女儿写在锦书上的方案,皱着眉仔细想了想,再看看女儿期翼的双眼,还是轻轻摇了摇头,“这事还需仔细谋划谋划。”
看着女儿瞬间垂下的双肩和失去神采的眼眸,微微的有些心疼,但他还是以不容置疑的声音说道,“现在整顿兵务太早了,也不是好时机。这些年来边境较为平静,没有发生过大战,如果现在就整顿兵防,没有足够理由说服朝中大臣。”
“真等到有战乱时再做整顿不就晚了吗?”宇文思源小声嘟囔。
“半年前才改了科举,触动了不少文官的利益,即使是现也在还有不少朝臣游说沈太师,希望她能够再站出来带头反对。也许一直要持续到两年以后,等到变法后的次大考成功举行完毕,让他们看到效果,才会彻底平静。如果现在就进行兵务的改革,把武官的权分了,只怕也要把武官得罪了个彻底。而且,一时之间也没有那么多武官的人选,时机未到,这事还是再放放吧。”增设中、前、后都督府,由原来的左右都督变为五都督府,互不统辖,由兵部调任,的确可以分散了兵权。皇儿也是担心再次出现范妤那样的逼宫才做这样的打算吧。只是终是太心急了,心腹芒种会肯但是右都督韩茉未必会肯。只能等文官的不满过去后,腾出手来再动兵务这块,四面受敌终是不妥。
“嗯。”宇文思源也知道自己急了些,自己就像怀中有一堆宝藏的孩子希望一股脑的都展现给世人看,却没有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事有轻重缓急,即使是好的想法也要一步步来,不然只能是揠苗助长。
只是对于自己终归是有些失望的,她没有预料到,半年前的变法居然到现在还余波未平。若没有父君帮衬,只怕现在朝中早就乱做一团了。
她太想当然了。想当然的认为是好的、进步的东西大家都会承认,殊不知,利益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看着那从来高昂的头低低垂了下来,情绪很是低落的女儿,终究不忍心,拉过她的身子,像小时候那样将她放在膝上,“又有谁能一开始就做的一丝不差、滴水不漏呢?何况皇儿现在还小,才十三岁,还未加元服呢。”
我不小了,心理年龄比你还要大上几岁!宇文思源在心里暗暗哀叹,为什么会差那么多呢?她现在倒真是一副女儿的样子,能力远远不及这位啊。
“可是父君从来都做的很好。”不论是朝堂上的政务还是暗地里的势力,全部都处理的很好,在这女尊的世界里,父君的手腕居然比绝大多数女子都要厉害,不能不让人佩服。
像小时侯那样窝在父君的怀里,狠狠吸了口气,还是那源自凛渊的冷香。现在,常去凛渊的她也沾染上了这种味道,如果不认真闻,也不觉得身上有这香味了。
“开始也出过不少差错,只是那时你还太小,不记得也接触不到这些事而已。”其实从皇姐过逝后,母皇的身体便不大好,很多事物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但是始终只能隐在幕后,上不得朝堂。宇文涟有些怀念的想起当初小小的人在册封大典上说的那些话,如果没有那出戏,恐怕他整理起朝中的势力还要难上不少。毕竟男人干政,名不正言不顺呐。
“那群大臣真是烦。”接触了几年奏章的宇文思源不禁抱怨,“每天除了报备那点政务,就是要官要爵、要钱要银,再不然就是互相告状,我又不是肥羊任他们宰割。”这样的话,也只有在父君面前能讲讲,想到那些在她面前唯唯诺诺,背地里竟知道算计的官员不禁哼了几声。能爬到殿前觐见的官员都是人精,招子不放亮些,保不齐哪天就被她们挖的坑给陷进去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你抓住了利字,一切便都会清晰的很。”宇文涟刮刮女儿的鼻子,笑道。
宇文思源翻了个白眼,她现在算是明白了,“其实我只负责三件事而已。一保大凛内外安宁。二把大凛这张大饼努力做大。三切好这块大饼,不能厚此薄彼。”只是这三点之中,大有学问罢了。
宇文涟点点头,“孺子可教,皇儿如今便有如此心得,很是通透。只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呀。”
“所以还要向父君学呀。”摊摊手,她的功力还浅着呢。如果没有父君支持,只怕那些一品官员,随便一个都能把她按倒。谁让她现在还处于“我是萝莉易推到”的境界内呢。等到十五岁行了元服,她说话的底气也能足些。
“不要心急,父君相信皇儿一定会成为太祖那样的明君。在这之前,一切都有父君。”抱了抱怀中的孩子,只怕能这样将她放在膝上爱护的时间已经不长,元服之后就再不能这样了。想到这里,不由的紧了紧手臂。
宇文思源只觉得心理暖洋洋的,为了这份毫无杂质的信任她也会努力的。没有旁人那般的算计、小心和奉迎,有的只是无处不在的爱护,只有在这里,她才能全身心的放松下来。想来她这一世是幸运的。
“父君要一直陪着女儿。”很认真的口气
“当然。”声音中正平和,没有半分敷衍。
“如果有父君在的话,女儿会一直努力的。”正因为你从小到大的呵护才让我对这个朝代有了归属感,才会这样上心的改革。
“所以,现在我们要开始批奏章了!”宇文涟指指案上那三尺厚的奏章,说道,“老规矩,一人一半。”
无奈,只得离开父君的怀抱,向那张大案走去,紫檀木嵌螺纹钿游龙大案,即使做工再豪华再精细,也依然是她做苦工的地方。翻了翻折子,希望今天没有谏官们的奏章,对那些个大道理她很头痛啊。上回她上早朝没有乘辇便被数落了好久,她,她那日只是早朝前朝食吃的多了些,想消消食、散散步顺带去上朝而已。啊,不,她是去上朝,顺带消消食、散散步而已。她缩缩脖子,那些谏官真不好惹,雪片一般飞来的折子能把人弄疯了。
两人均拿了自己的那份奏章翻阅起来,御书房内只余下翻阅纸张的沙沙声。时间过的飞快,宇文思源还在为折子大皱眉头的时候白露便走进来了,在她耳边小声通报,“陛下,未时已到,伴读们怕都已在书房侯着了。”
看看案上余下的五六本奏折,宇文思源决定全看完了再去,“唔,朕知道了,今日书房是谁当值?”
“陛下,今日是李博士当值,讲经。”
“让李博士按时开讲吧,朕看完这些便去。”
“诺。”
这两年事情越发多了起来,书房由最初的一日去听两三个时辰,变为三日去听一次,变成逃课惯犯了。毕竟她还要和太师、太傅学习国事,与父君学习帝王之道。她现在看的最多的是谏言和奏章,经史一类倒成了闲暇的时候才能翻翻的东西。
皇帝不好当,很不好当啊!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是写军队改革的
没查资料,想当然的写了些,结果发现……偏差太大了
只能推到重来,郁闷
发现祖宗们的智慧是大大的
我用了一半明初的军队编制……
发现帝王视角比较难写,现在多数文都是太子或者皇子视角
发现如果换成帝王那真的是不同
自然不能写派系斗争、被帝王猜忌或者被贬之类的事情
思源如果被贬了,命就没了
不过我会让思源跑出宫去的
不知道筒子们有没帝王视角的文介绍介绍啊
》。《有bug!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冠礼就不叫冠礼叫元服
所以……这文也用那个说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