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_23
    一直累迁至吏部尚书,康熙二十八年被同僚诬告,说他出卖朋友,且李氏族人逾万,有不臣之心,被革职将为通政使。

    李光地政绩卓著,能力自然不容置疑,但是他为人也十分圆滑,堪称八面玲珑,在索额图与明珠的党争中,不仅没有被牵累,还左右逢源,这样的人派去勘察灾情,显然是不合适的。

    康熙沉吟片刻,摇摇头:“李光地朕另有他用,马齐。”

    “奴才在。”

    “你快马至平阳府,替朕查看情况,有什么事情,直接八百里加急上奏。”

    马齐撩袍子跪了下去。“嗻。”

    胤禩心念微动,跪下道:“儿臣想请皇阿玛,准儿臣随马齐同去。”

    胤禛眼皮一跳。

    屋内众人皆望向胤禩。

    康熙眉毛微挑。“为何?”

    “儿子听闻山西灾情甚重,心中焦急,想随马齐大人一起去勘察民情,也好有些长进。”

    宜妃在康熙面前,颇能说得上话,若他能在这次出行表现好些,将来在康熙面前拒婚,甚至对于自己的婚事,也就有些说话的份量,否则,单凭自己现在毫无作为,到时如果宜妃说动康熙答应指婚,他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

    康熙点点头,眼中带了些笑意。“难得你有这份上进的心思,很好,那你便与马齐同去吧,路上有事,你们商量着办,马齐有经验,多听听他的想法。”

    胤禛手指掐入掌心,又松开。

    康熙揉揉眉心。“既是如此,就先散了吧,胤禛,八旗生计的事情,你与胤褆合计一下,回头递个条陈上来。”

    康熙见众人都退了,独余胤禩还站在原地,有点诧异。

    “还有事?”

    胤禩垂首道:“儿子有个不情之请,想恳请皇阿玛同意。”

    “说来听听。”对于这个肖似良嫔,温雅翩翩的儿子,康熙还是很疼爱的。

    “儿子的年纪将近指婚,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嫡福晋。”胤禩说着说着便低下头去,似乎有些赧然。

    康熙笑了起来,并没有生气,胤禩的话让他想起自己年少时与皇后赫舍里氏成婚的情景了。

    当年太皇太后指婚,皇后的玛法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索尼,他还担心女方不好相处,结果小夫妻两人却是琴瑟和鸣,恩爱异常,只可惜赫舍里氏早逝,这一直成为他心头的隐痛。

    想到这里,康熙的语气愈发柔和了些。“这些事情,都等你从山西回来再说,在这期间,朕不给你指人就是。”

    胤禩面露喜色,知道康熙同意了,忙下跪拜道:“谢皇阿玛。”

    退出养心殿,便见胤禛还站在外头,似乎在等他。

    胤禩笑着打了声招呼:“四哥等我?”

    胤禛脸色有点僵硬,待他走前,只说了句跟我走。

    两人一直走到御花园一处空旷无人的地方,才停下脚步。

    “你为什么要去山西?”

    你知不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差使?

    胤禩笑道:“我看皇阿玛忧心如焚,想略尽绵薄之力,何况我今年也十五了,正该有点事做。”

    真实的原因不大好启齿,他生怕这位严谨自律的四哥怪他不思进取,连接个差使都别有目的,便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胤禛看着他,心一点点地往下沉。

    “也罢,你大了,羽翼丰满,我管不住你,你爱怎样,好自为之便是。”

    他说完,转身就走。

    或许胤禩并不知道山西巡抚噶尔图是太子的人,不过是为了贪玩想出去,又或许他是为了讨好太子才去的,无论如何,只要他坦诚相告,自己就会全力帮他。

    可他为什么不说真话?

    若不是另有所图,向来懒散避事的他,又怎会主动请缨要去山西?

    胤禛只觉得三分愤怒,六分伤心,还有一分无奈,俱都涌上心头。

    这个从小相伴到大的弟弟,曾几何时也开始学会对他说谎了。

    胤禩完全没料到对方会发那么大的火,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四哥!”

    那人自是头也没回。

    他不由得苦笑。

    这四哥的性子喜怒不定,他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想过竟会因为一句话而恼怒至此。

    忽然间仿佛有一股无力感,从心底深处涌了上来。

    重生以来,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到头来,却敌不过一句话的功夫。

    胤禩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似乎全又绕回了原点。

    也罢。

    他静静地站在原地,并没有追上去。

    胤禛走了一段路,没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不由回头去看,只见空荡荡的,却哪里有人追上来。

    刚才怒气上涌,一时便口不择言,他生气了?

    本不想那么激动的,可话到嘴边,不吐不快,纵是面对德妃,他也没有这般捺不住的时候。

    胤禛叹了口气。

    也好。

    待自己冷静一下,过两天再去看他吧。

    抵达

    山西之行,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翌日大清早,胤禩略略收拾了一下,辞别康熙与良嫔,带上高明和惠善,便去找马齐。

    马齐早已候在宫门之外,同样带着两个人。

    “八阿哥,我们启程吧,此等大事,越快越好。”马齐今年四十有三,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是清初名臣米思翰的儿子,也是康熙颇为倚重的臣子。

    胤禩点点头,上了马。

    他的骑射功夫,在众阿哥中虽不是最出色的,但在苦练之下,也并不丢人,此刻与马齐二人纵马缓行,很快从紫禁城进了内城。

    路过四阿哥府邸时,他又放慢速度,望向禁闭的大门。

    “八阿哥?”马齐见他没有赶上来,不由回头询问。

    “我去与四哥道个别。”胤禩下了马,走至门口,抬起铜环敲了两下。

    开门的是四爷府的小厮,胤禩是府上常客,他自然认得,忙躬身招呼。

    “八爷吉祥,怎的这么早,快请进来,小的这就去禀报爷!”

    “等等!”胤禩喊住他,顿了顿,似乎微叹了口气,道:“别去了,我这就走了,你回头告诉你们爷一声就好。”

    小厮一愣,又见他往自家主子住的院子遥遥望了一眼,转身离去。

    “诶,八爷……?”

    他站在门口,瞧着胤禩上马,扬鞭绝尘而去,摇摇头,又关上门。

    “他走了?”

    原本要落在宣纸上的笔一顿,墨汁自饱满的笔尖沁出,晕染开一团浓浓的墨黑。

    “是,八爷本是要进来,可后来又喊住奴才,只让奴才转告您一声。”小厮见他久久无话,不由轻声道:“爷?”

    胤禛回过神,淡淡道:“你出去罢。”

    待人退了出去,他转身走向书架,在其中一格里抽出一副卷轴,缓缓打开。

    画中飞雪漫天,却有寒梅傲霜,数点殷红,错落别致。

    落款是弟胤禩赠兄生辰。

    手轻轻地抚上去,目光渐渐柔和下来。

    小八……

    从京城到山西平阳,是一段不短的距离,就算按每日驰骋三百里的路程来计,也需得半个月左右才到。

    由于情况紧急,马齐与胤禩合计了下,决定日夜兼程赶路,每到一处驿站便换一匹好马,饶是如此,到达平阳时,也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在两人还未到达平阳府前,一进入山西境内的时候,沿路上已经看到有稀稀落落的灾民自平阳方向走了出来,至抵达平阳,才发现路上所见惨况,远远不及这里的十分之一。

    饿殍遍地,哀鸿遍野。

    几人一路上都是微服装扮,此刻走在道上,身上的绸缎衣服对比两旁衣衫褴褛的灾民,衬得愈发显眼,惹来不少目光注视,却大都是麻木或仇视的。

    有几个甚至不怀好意想上前,最终却被几名侍卫的刀吓退了。

    对于山西,马齐并不陌生,康熙二十四年,他曾任山西布政使,后又因政绩卓著被擢升为山西巡抚,对这里的民风民俗都有一定程度的熟悉,这也是康熙派他来的原因之一,但是时隔十多年,重临旧地,却已截然是两个模样,路上所见所及的惨况,同样令他大为震惊。

    十屋九塌,甚至不时还有求救与哭声传来,百姓居无定所,流离街头,年轻点的,还能在废墟旁边搭个棚子,年纪老迈的,只好坐在那里等死。

    马齐眉头紧皱:“这里不是没有粥场,但这些人何以都不去排队,反而在这里想着不劳而获?”

    胤禩扫了一眼,发现远处粥场排队的人,只是稀稀落落,而拿着碗乞讨的人,却到处都是,皆瘦骨嶙峋,面有菜色。

    几人走至粥棚附近,那些打了粥转身离开的人,脸上并不见得有多欢喜,胤禩上前一看,发现许多人碗中的粥,其实只比水稍微稠了一些,连碗底屈指可数的米粒,都隐约可见。

    马齐怒道:“这平阳知府居然敢以水代粥,简直胆大包天!”

    又恭声道:“八阿哥,事不宜迟,我们是否现在就去府衙?”

    胤禩点点头。“伯父喊我应八便可,老爷子早已嘱咐过,您为主,我为辅,伯父决定即可。”

    两人来这里之前,早已商量好,以伯侄相称。

    马齐一愣,笑道:“是奴……我情急失言了,这便走吧。”

    几人马不停蹄,又奔往平阳府衙,片刻便至,却见大门敞开,空荡荡的,连一个亲卫也无。

    待到他们下马往里走去,才有人匆匆自里面跑出来。

    “几位,这是平阳府衙,不可擅闯,请回吧!”来人一袭书生打扮,看上去像是府衙幕僚。

    他打量了几人一番,从对方身上的衣着和气度,断定他们身份都不一般,说话也就客气了几分。

    胤禩自然不会先开口,马齐压抑着怒气,沉声道:“堂堂知府衙门,怎么连个兵丁都没有?”

    那人见马齐出口就是诘问,吃了一惊,拱手道:“诸位是?”

    马齐闷哼一声:“我们自京城来的,姓氏名讳,等见了你们家知府大人再说吧!”

    对方反应极快,语气又恭敬了几分:“几位来得不巧,知府大人刚刚出去了。”

    “去哪?”

    那人苦笑道:“借粮。”

    马齐微微皱眉:“怎么,官仓没粮?”

    “几位有所不知,山西前两年有旱情,皇上天恩,下令开仓放粮,官仓里的粮食早已用得七七八八,本以为今年总算能丰收了,结果却碰上这种事情,实在是雪上加霜。”

    “临近府县,也无富余粮食了?”

    “临汾、洪洞、浮山、岳阳等县受灾惨重,其他各县也或多或少受了波及,彼此都自顾不暇,无梁可调,知府大人已上折子,恳请皇上恩准从太原府等处调粮,只是折子刚发出去,旨意还没下来,这边灾情已不能再拖,大人带人出去找法子了。”

    马齐与胤禩对望一眼,他们本以为这平阳知府懈怠民情,起码也是个玩忽职守的罪责,却没想到从这人口中描述来看,似乎还是个好官。

    胤禩道:“既然官仓无粮,可有从城中富户家中借粮?”

    那人看了看他,张口欲言,却听见门口传来一阵参差不齐的脚步声,他喜道:“知府大人回来了!”

    马齐他们转头一看,果然是个穿着从四品文官补服的中年人自外面大步走了进来。

    几人都站在衙门正堂,中年人自然一眼就看到他们。

    “大人!”那人忙上前拱手为礼。

    中年人点点头。“这几位是?”

    那人想起自己还不知道几人身份,不由望向他们。

    马齐从袖中掏出一块令牌,递了过去。

    “本官马齐,我等奉皇命而来,勘察灾情,听闻此番死伤甚重,皇上十分关切。”

    中年人先是一震,继而撩袍跪下。“卑职平阳知府王辅,参见钦差大人。”

    马齐之名,他自然不陌生,只是当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