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266
    又找了个大和尚批命,说她现居地于她八字不合,想要活命必须离家修养。请的大夫已经是宫廷御医了,赵姑娘的父母无奈之下只能她挪到了外面的别院,听天由命。

    到了别院,桃女侠去了几次还是被发现了。

    不过当初利用那个大和尚一次性就把后路安排好了,先用属相不合等玄学说法排除了赵姑娘母亲身边的人,又说休养期间不宜接触太多人就只带了自己的心腹出来。

    赵姑娘的奶嬷嬷看突然冒出的小姐的好友桃女侠乃是个女娘,觉得不是男子也不会有失身动心的风险,到底心疼自己从小奶大的姑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当做没看见。

    桃女侠会讲一些江湖上的趣事给赵姑娘听,偶尔还会偷偷的带赵姑娘出去玩。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赵姑娘会的东西很多,会烹好喝的茶,弹奏的曲子也好听,女红也好,给她做的衣服穿着很合身也很舒服。

    忙碌了一天去见她,喝着她泡的茶,听着她的琴音,就单单的是呆在她身边都觉得内心异常的宁静,她在外面经历的血雨腥风在进入那道门之后就会全部被阻隔在外界。

    此时在桃女侠心里,赵姑娘就是这世上最好最美的姑娘。如果是为了她的话,连最喜欢的酒醇和桃花也可以放在后面。

    桃女侠和赵姑娘相处的时间越久,对她的留恋和喜欢也逐渐增深,甚至不止一次的萌生了退隐江湖的心思,觉得和赵姑娘长久的生活在这里也不错。

    赵姑娘得知她这个想法也很高兴,甚至还打算故技重施让和尚给她批一个克夫克子克婆母的命,宣扬出去后肯定没人愿意娶她,这样就能一辈子不成亲的和桃女侠在一起了。

    桃女侠很享受在赵姑娘身边的宁静,再三思考之后,最后终是下定决心从此退隐江湖,和赵姑娘长相厮守。

    只是在她处理完江湖上的琐事,满心欢喜的打算告知赵姑娘这个决定时,别院已经人去楼空了。

    待她寻到赵姑娘的家

    却得知了赵姑娘不日即将出嫁的消息。

    桃女侠想找人问清楚,没见到赵姑娘,她的奶嬷嬷出面把一封信和一枚桃花簪转交给了她。

    信是赵姑娘亲手写的,给出的原因是她考虑再三,还是觉得自己受不了清苦的日子,未婚的夫君是个儒商,对方不但能提供她日常奢靡的生活还允诺了可以带她四处游玩。

    除了这些,信中还附赠了万两银票。

    桃女侠看着放在桌面上的那把枚发簪,有些自嘲的笑了下说道:“这枚桃花簪,是我卖了贴身武器换来的。”

    她想着退出江湖之后,武器就用不到了,为了彻底的和过去的生活做一个割舍,也为防止自己还心生留念,她咬牙一狠心就把伴随她十年历经无数生死风霜的剑给死当了。

    对她来说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对别人来说那只是一把剑形状的铁块。换来的钱也只够她买一壶好酒和一枚发簪,而赵姑娘却随手给出的钱,却足够她买千百把好剑。

    桃女侠最后是死在仇家手里的。

    那个仇家是在当铺发现了桃女侠的剑,猜想是不是受伤了才卖了佩剑换药什么的,内心一琢磨,然后找了另外几个也同桃女侠有仇的江湖侠客联合起来一起去寻仇。

    没有剑的桃女侠,战斗力损失了一半。

    战斗期间那枚发簪不慎从怀中跌落,仇家的刀也正好砍像那枚发簪,桃女侠为了防止那支发簪不被破坏,被人寻到了破绽,最后重伤不支,终是殒命在此。

    凤蝶和莺娘听了这个故事都有些感伤,莺娘性子有些火爆,当即怒责道:“既然不喜欢,当初何必吊人胃口。”

    桃女侠摇头反驳道:“不,她,定有苦衷。”

    一开始刚看到信纸上的内容时,她却是感到被背叛的伤心和愤怒,待冷静下来后,她在信纸上发现了一处已经干涸了的浅淡泪印和指甲的划痕。

    赵姑娘的为人桃女侠还是有些了解的。

    她外表看似柔弱,实则内心极为坚强,她厌烦母亲和姐们只会哭泣,心下很是不齿这样的行为,轻易不会流眼泪的。

    还有信纸背面的指甲划痕,也定是赵姑娘在封装信纸之时,内心情绪激荡才无意中留下来的。

    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她,但无论是纸筏上的熏香,还有包裹簪子的手帕等无一不是按照她的喜好来弄的。

    只是桃女侠刚想通事情想去找赵姑娘打探一下她到底有何苦衷的时候,在前去的路上遇到了以前的仇家。

    “时也,命也。”

    就像赵姑娘的奶嬷嬷说的那样,她们的感情和结合是违背天地间阴阳命理的,注定不会幸福长久。

    她已经认命了。

    桃女侠看着君戏九,眼底带着一丝自己也说不明道不白的期盼:“我,只想,得知她过得好不好。”

    君戏九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转问了句:“你,是不是名叫桃三?”

    桃女侠愣怔了下:“是。”

    她很喜欢三这个数字,无论是三月初三的生辰还是遇见赵姑娘的日子都带着三,她极度厌恶父母因为迫切想要弟弟给她取名叫招娣,干脆舍弃了本名,自称桃三。

    君戏九问了句:“那位赵姑娘的芳名可是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