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段阅读_第 1 章
    【内容简介】

    公元1976年,天降陨石雨;地大震;共和国的北斗星一颗接一颗地陨落;“文化大革命”结束……故事发生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岁月的前夜,辽西平原一个叫门台的乡村。

    1975年,辽西平原的农村出了个“哈尔套经验”,由此,“赶社会主义大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愈演愈烈

    《更多好书尽在    电子书免费下载》

    正文 主要人物

    方  林——知青,生产队长。                        余  娟——女知青,后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杨达洲——知青,知青点长。                        赵  瑛——(大喇叭)女知青,fu女组长。

    米  拉——女知青,知青点炊事员。                  吹不响——知青。

    高梦女——女知青。                               小  田——知青。

    得水儿----聋哑知青。

    关队长——生产队政治队长。                        冒  风——社员,关队长的妻子。

    郭容真——工作组驻生产队代表。                    李主任——大队“革委会”主任。

    马代表——贫下中农协会代表。                      马  丫——还乡知青,马代表的女儿。

    佟会计——生产队会计。                            佟德元——还乡知青,佟会计的儿子。

    皮鞋匠——社员。城市的“下放户”                 丁老头——社员。

    丁大黑——生产组长,丁老头的儿子。                六把手——“半拉子”丁老头的小儿子。

    李大板儿 ——社员,大车组长。                     付二木匠——社员。

    正文 第01章

    一九七五年的冬天里没怎么下雪,要打春了,雪下得倒蝎虎起来。风呼啦啦刮,天嘎巴巴冷,大雪铺天盖地,像是要把门台堡子给罩住,村外的沟沟坎坎都让雪填平了,村子里的房屋,树木,冰封的小河都让雪盖住了,座座屋舍打远看就像一个个硕大的雪堆儿。白皑皑的大地与浩淼的天空相连,丰厚而悠远。天傍黑儿了,飘了几天的雪花儿还在静静地飘。知青点的三间砖瓦房把着堡子边,风刮得更是猛烈,单层的玻璃窗又不严实,风呜呜地往里灌,屋子里呵气成冰。大雪几乎淹没了窗台,厚厚的积雪堵得房门都推不开了。年轻人像是在存心跟天气较劲,知青们兴高采烈地玩起了屋门前的积雪,欢声笑语也像飞洒的雪花儿漫天飘舞。

    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dàng——望飞雪,漫天舞,巍巍重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宵汉——方林五音不准的嗓子可劲儿地喊着“智取威虎山”的咏叹调,声音时而被风雪淹没,时而又被吹得老远。这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个头儿不高,精瘦的身材,眸子里闪着精明。他块头儿不大却蛮灵巧,农活儿干得又快又好,庄稼院儿的看家本领扶犁、点种、扬场、簸簸箕……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他还跟丁老头学会了摸虾逮鱼,在冰封的河塘凿个洞便能钩出几匝长的鲢子和“黑鱼棒子”来。去年底,方林当上了生产队长。他走马上任就对社员许下诺言,要把来年的日分值提高五毛钱;让社员们吃上自产的大米。方林肚子里有个“小九九”去年队里的十分值是七毛六,今年要接近一元三毛钱。旱田改水田粮食能高产,有一个说头儿,水改旱粮减半旱改水头年美哩。生产队合计好了要在队里办个皮鞋厂,办起这个鞋厂能贴补农业收入。生产队里的劳动力有富裕,队里打算给匠人们开绿灯,鼓励他们去外边干活儿。匠人们也都乐意在外头蹦达闯dàng,个人能闹个零花儿队里也能对付个活泛钱儿。若把队里的石匠、铁匠、泥瓦匠都放出去干,富裕了生产队的收入,分值提高五毛钱是稳拿把掐的!如果再把村西大坑改造成养鱼塘,再建立个粉坊,添置点设备把生产规模弄大发点儿,秋后利用稻草资源再办起个编织厂,打草绳、草袋子和榻榻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