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0章 擓筐进城卖鸡蛋
    由于故土关系,丁小峰和张文礼这两个人心里特别惦记着三家子的乡亲们,因此,他俩经常抽出休息时间领着妻子回三家子看看。不过,丁小峰带着金荣是去宗家,主要是去看望宗福田和张迎春夫妇,而张文礼是去高家和宗家,主要是看望高长福老两口和宗福田夫妇,再者就是去看看那些当年跟他俩同甘共苦的天堂山救国大队的队员和乡亲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当他俩得知老爷庙一带的适龄儿童还没有学校去上学时,就以县委县政府的名誉下发文件,让乡下办几所学校,在县政府财力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来建造学校,并号召全县上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县就盖起了十几所学校。老爷庙学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并且配备了一批具有一定学历的年轻教师,使那些适龄儿童能到校学习。例如:宗春刚、宗春良、高连锁、柏春亮这样大小的孩子,尽管已经超过小学入学的年龄了,但是也走进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

    在学校开学头一个月之前,张迎春胳膊上擓着一筐鸡蛋专程赶往城里,打算到市场上将鸡蛋卖掉,换些钱来给两个儿子各买一个书包和一些学习用品。

    通往城里的路对张迎春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革命党完全执政之前,张迎春无论是去城里给父亲张宝发抓药还是去看妹妹张迎美,心情大都不那么愉快,有时来去匆匆,可是今天的心情不比往常。她走在路上,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心情到底是高兴还是悲伤呢,或者二者兼有之。她高兴的是,两个儿子赶上了好时候,再过一个多月之后就去学校里读书了,这是她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当时他们张家在那种生活的状况下,根本供不起她们姐妹三个去私塾馆里读书,就连供弟弟张文礼读了那几年私塾,全家人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她悲伤的是,一走在这条路上,就想起了妹妹张迎美,妹妹张迎美那么年轻,而且长得貌若天仙,如花似玉,父亲的掌上明珠,结果命运多舛,年纪轻轻就遭受了那么多的人间挫折和磨难,最终惨死在东洋鬼子手里。要是当年父亲还活着的话,知道他心爱的小女儿遭到那样的结果,即使不被气死也会害一场大病的。好歹妹妹是为了天堂山救国大队、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而牺牲的,死得其所,这样使父亲在天之灵能得到一丝安慰。

    张迎春无意识地用右手拍一拍自己的额头,完后喃喃自语道:“今儿个应当高兴才是,再过一个多月孩子就要上学了,不是去城里给孩子买书包和学习用品吗,还想当年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干什么呢……小小子不同丫头片子,书包的颜色不能太艳了。噢,对啦,两个书包的颜色、款式不能两样,省得两个小小子因为书包的事情争吵起来,那多让人心烦呐!”

    由于张迎春左胳膊擓筐的时间过长,有些酸痛了,于是很自然地换到右胳膊上。

    又走了一段路程,可能是走得过快,再加上天气炎热,浑身上下汗津津的,还有些口渴,想找点水喝。

    恰巧,路边有一条小溪,涓涓流淌,清澈透底。

    张迎春来到小溪旁,将筐小心翼翼放在身旁,然后左腿膝盖跪在地上,弯下身子,两手扶在地上,嘴伸到水中“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完后又洗了几把脸。她站了起来,感觉轻松了许多。她的视线很自然地向远处的青山望去,心里非常愉悦,心旷神怡,刚才在路上思念过世亲人那种不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了。

    就在这个时候从小溪下游无忧无虑地游过来一群小鱼,它们边游边嬉戏着,全然没看见小溪边还站着一个大活人。当张迎春发现那群小鱼时,脚步自然向前移动了几步,竟然给那些小家伙吓得惊慌逃窜,仿佛不及时逃窜的话,旁边这个“庞然大物”就会立刻将它们吞噬掉似的。她看着那帮小家伙逃跑的样子,脸上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一丝喜悦的笑容,心想:“小动物也跟人类一样,在遇到自己觉得是危险的时候,也会机敏地逃生,这可能是自然界各种动物的本能吧!”

    尽管这帮小鱼有防人之心,但是张迎春却没有害它们之意。

    ——难道世界上各种动物之间都有弱肉强食这种心理吗,也许这就是“物竞天择”吧?

    张迎春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鱼儿逃跑时各种姿态那种雅兴,因为她已经休息的差不多了,还要急着赶到城里办她的事情呢。她敏捷地拎起装着鸡蛋的筐,很自然地擓在左胳膊上,然后向县城走去。

    大半头晌了,张迎春走进了城里的市场。

    市场里的人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张迎春心里寻思着,这里可比老爷庙的市场大多了,也热闹多了。她这个人虽说平时愿意凑热闹,但是不愿到人太多的地方凑热闹,若不是打算给两个儿子买书包的话,她才不会擓着一筐鸡蛋,赶这么远的路程,遭这份罪来到这里呢,在老爷庙市场不也能买出去吗。

    张迎春走进市场里待了一会儿,不知为什么又走了出去。

    张迎春来到市场外边人员比较少的地方停了下来,将筐放在地上,打开蒙在鸡蛋上边的花布,露出红皮鸡蛋来。她耐心地等待买主,虽说有几个人来问过价,但是打眼一看就知道不是存心来买鸡蛋的人,只不过闲着无聊顺路问问价钱罢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终于等来了一位真正的买主,不问价钱,一眼就相中这一筐红皮鸡蛋了。

    “这位大嫂,你这一筐鸡蛋有多少个?”买主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显然他是听了别人的指点有备而来的。

    “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只。”张迎春回答道。

    “里面都是红皮的吗?”小伙子问道。

    “都是红皮的。”张迎春回答完了之后微微一笑说:“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翻动翻动看一看嘛,我长这么大岁数还从来没骗过什么人呢!”

    “太好了……这位大嫂,不瞒你说,我走遍了市场,就想买这样的红皮鸡蛋,可是看了几份都不可心,就你这一筐鸡蛋我一搭眼就相中了。”小伙子高兴说:“这些鸡蛋我要是拿回家的话,我妈她肯定会夸奖我会买东西的,我老婆她吃上这样的鸡蛋肯定能下奶。”

    张迎春听明白了,这位小伙子的媳妇肯定是刚生孩子,要不然的话,不能到市场来专门找红皮鸡蛋买。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天堂山这一带有这样一种不科学的习俗,月子里的女人吃上红皮鸡蛋,一方面能大补身子,另一方面愿意下奶——这个风俗习惯不知道是从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至今没有人去考究,更没有人去考证红皮鸡蛋能下奶有什么科学依据,反正在有女人做月子的人家里,有条件的都要吃上红皮鸡蛋,没有条件的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也要吃上红皮鸡蛋。

    张迎春也高兴地说:“我不是王婆卖瓜,红皮鸡蛋给做月子的女人吃,确实比一般鸡蛋强几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这位大嫂,你看这样好不好。”小伙子高兴地忘了讲价钱,并且顺口问道:“你这筐鸡蛋我全包了,你就给个价吧?”

    张迎春是个实在人,尤其是眼前这个小伙子的女人正在月子里,不能要高出市场的价难为人,人再穷,到什么时候良心要摆正,于是说:“小伙子,我不会多要你一分钱的,市场上人家白皮鸡蛋多少钱一个,我这红皮鸡蛋就多少钱一个,这一点你尽管放心好啦。”

    “大嫂,太谢谢你了,像你这样的红皮鸡蛋要是别人卖的话,肯定要比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钱高出几文钱的,可你没这样做,通过这件事情来看,你平常就是一个愿意体谅别人的人。”小伙子数好了鸡蛋,付完款之后带着感谢的口吻说:“掏心窝子说,我从心里敬仰你的人品,大嫂,谢谢你啦!”

    “小老弟,跟你说实话,我天生不是做买卖的人,更不会骗人。”张迎春笑了笑说。“不瞒你说,我这鸡蛋是自家鸡下的,要不是今儿个到城里办点事的话,我不会走这么远的路,到这里来卖这些鸡蛋,咱俩就不可能在这里见上面了。”

    平时,人们在市场上看见的买卖双方都是讨价还价,很少看见买卖双方像二位这样,买东西的不问价钱,卖东西的尽管比市场上同类产品好,但是不多要一分钱,真是一个讲信誉的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