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2章 活人睡在棺材里 新
    宗春刚和张春梅俩人度完蜜月不久,东洋鬼子和西洋鬼子对华夏侵略的野心不死,还想通过高丽国为阶梯来达到侵略华夏的目的。革命党人一边派革命军坚守边防一边想提高国内军工产业和国家建设能力,目的是想让军工产业和国家建设来个“大飞跃”,这样“两洋”鬼子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因此,在华夏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意在军工建设中飞跃发展的、轰轰烈烈的“大飞跃”运动,弄得正在施工的天堂河电站不得不下马啦。

    城乡能张贴东西的地方几乎都贴满了大标语,墙壁上写的不是各种气壮山河的口号就是宣传画。村村队队、机关学校、各行各业、各个团体都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一切军事化、战斗化,什么小组战、连队战、大兵团战的,人们每天出去干活不叫干活,换个好听的名字叫“会战”。“会战”现场红旗招展,歌声嘹亮,震天动地,响彻云霄,口号声此起彼伏,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钟头。

    “大飞跃”这一运动的到来,确实给天堂山脚下人们平静的日子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从上到下,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畅想和期盼,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去。不久,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在华夏大地上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

    在这个时期里有些革命党人可能是头脑发热,因此,瞎指挥和浮夸风盛行,口号满天飞。在鼓干劲争上游建设强大国家的口号指示下,说什么“一天等于二十年,强大的国家在眼前;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倾家荡产大搞钢铁;无煤也炼焦,无焦也要炼铁;强大的国家就是吃大锅饭;吃饭不要钱就是革命党人理想的社会。”等等,这些口号在天堂山脚下的各个角落不时地回荡。

    在“大炼钢铁,以钢为纲,全面飞跃”口号的指引下,各级领导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行事,于是天堂城县成立了大炼钢铁指挥部,以丁小峰和张文礼为正副指挥的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亲自指挥,抓典型,树标杆。

    在农村,以村为单位砌筑一个炼铁土高炉。

    三家子为了不落在其它村的后边,在张迎春的带领下,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将炼铁土高炉筑成了。高炉是筑成了,没有煤炭就组织人力上山伐木烧炭,可是铁到哪儿去弄呢,除了组织一些人力出去花钱买废铁之外,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村组织收购队,把各家各户的铁锅之类的厨房用具当作废品收上来,由专人负责,挨家挨户清理登记,专人搬运。

    ——当时已经是集体食堂化了,老爷庙乡是以村屯为单位成立了集体食堂。

    在没有挨门挨户收铁锅之类的东西之前,张迎春在心里就留个心眼,跟大儿子说“春刚啊,你媳妇怀孕了,将家里的小锅藏起来,这事不能让外人知道,要不然的话,怀孕的女人饿的快,成天在大食堂吃那点东西根本不管用,到时候饿了,家里没有个锅,拿什么给春梅弄吃的呢……你不疼儿子我还疼孙子呢。”

    天堂山一带的冬天,气温零下十几度习以为常,家家户户除了靠烧炕做饭取暖之外,就是靠火盆里的炭火取暖,锅盆之类的东西被人收走了,家里自然要冷了,只能将柴禾放在炕洞里燃着烧炕取暖,可是从炕洞里冒出来的青烟给人熏得直掉眼泪,没有办法只好打开门窗放烟,结果屋里的温度跟没烧火之前的温度没什么两样,有的人家宁愿挨冻也不烧炕了。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火力壮还能扛得住寒冷,可是上了年纪的人就扛不住了。有的上了年纪的人天生脑子聪明,想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办法来取暖,令人啧啧称赞。

    在天堂山这一带的农村里有一个风俗习惯,人到了六十岁以上的年纪了,家里有条件的话,就要事先将棺材做好,在家里的耳房里放着,以备不时之用。像李长荣和高长福这样年纪的老人,家人早就给备好了。

    李长荣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就想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活人睡在棺材里,既避风又比屋子里暖和。

    一天,高长福来到宗家东屋跟李长荣唠嗑,看见李长荣小屋里的被褥没有了,心里好生奇怪,于是问道“我说三弟啊,你这里的铺盖卷儿哪去了,这大冷的天,晚上怎么睡觉啊?”

    李长荣一听这话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于是笑了笑从侧面回答道“晚上我不搁这儿睡,我找到好地方了,比在这里睡觉暖和多了。”

    高长福不相信地说“扯蛋,净跟我开玩笑,还有哪个地方比炕上还暖和呢,我不信。”

    “不信不要紧,走,我领你去看看就知道了。”李长荣领着高长福来到了耳房,打开官材盖说“这就是我晚上睡觉的地方,晚上睡在里边,把上边的盖一盖,盖子边儿留一道缝隙,既透气又不觉得冷,比睡在炕上暖和多啦。”

    高长福走到近前往棺材里一看,里面铺着一屋厚厚的稻草,稻草上边是李长荣的全部铺盖,装了大半个棺材,于是微笑着说“我说三弟呀,就是你呀,换个人真想不出来这样的办法……看来我回去也得跟你学啊。”

    李长荣笑着问道“老哥,你可不能跟我学,我没有老伴,你要是跟我学的话,晚上到棺材里住,那你家嫂子在家里不就晾干了吗?”

    “你这话说的有道理,我不能把老伴一个人撂在炕上,自个儿到那里享福去呀!”高长福笑着回答道。

    “你家就是屋里再冷的话,晚上你跟嫂子在一个被窝里,相互搂抱在一起还能取暖热乎热乎,可是我这个人这么些年来就孤身一人,没有办法啊,只好想出这么个出人意料的办法取暖,要不然的话,自个儿就多挨一些冻啦。”李长荣陪着笑脸说。

    “三弟呀,你天天去大食堂吃饭吗。”高长福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来问道。

    “我一次也没去过,这么远的路,孩子们也不让我这样来回折腾。我们家都是迎春跟两个儿子去按照人头打饭拿回来吃。我们家的情况跟别人家的情况不一样,我岁数大了,福田有病,要是走那么远的路还不给福田累犯病啦。再说,春刚的媳妇怀了孕,谁能让她挺个大肚子去大食堂吃饭呢,就是她自个儿想去,家里谁能让她去呀。要是去了的话,万一在路上摔倒出了事,那可就是人命大关天的大事啊!”李长荣看高长福一眼接着说“老哥呀,你说这样去大食堂吃饭有多不方便呢,这个馊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出的,简直损到家了,生个孩子肯定没腚眼。”

    “我也一次没去过,都是孩子们打回家里我们老两口吃。”高长福问道“三弟啊,打回来那些饭你们能吃饱吗?”

    “这里没有外人,就那清汤寡水的饭,别说吃饱,就是吃上半饱也就不错了。”李长荣向四周看看没人,接着说“我说老哥呀,就我们家的情况不瞒你说,没有丁小峰和金荣他们隔三差五从城里跑下来给我们家送些鸡蛋什么的,我现在的身子骨也不会这么好啊,福田恐怕早就犯病了,春刚媳妇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怀孕的女人,要是天天吃大食堂里的饭,那大人孩子不早就完蛋了吗,幸亏吃些鸡蛋什么补养补养才没出现什么问题。”

    “你没听说当年被木头砸伤瘫痪在炕上的那个于兆洋吗,连饿带病没钱治,听说死在家里了。咳,多点个小岁数啊,太可惜啦!”高长福愁眉不展地说“这年头,吃这口大锅饭,老弱病残者和怀孕的女人都够呛。我跟你嫂子如果没有文礼和荣丽从城里拿些东西回来,给我们老两口补养的话,说不定也活不到现在呢。”

    由于从私有化一步走上了公有化道路,吃上了大锅饭,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农意识在头脑里作怪,觉得一切东西都不是给自己家干的,于是干什么都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再加上大炼钢铁,大田里基本上荒芜了,因此连年减产,再加上连续几年自然灾害,人们过上了“低标准”的生活,苦不堪言呐!

    ——没经过这段历史的年轻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在这个时期里人们生活状况是个什么样子的!

    就在革命党执政第十一个年头的三伏天里,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宗春刚去食堂打饭很长时间还没回来,张春梅饿得实在扛不住了,便挺着大肚子到外边的路上迎接丈夫,结果不小心滑倒了,身下见了红。不久宗春刚赶到了近前,看到这种情况,不知如何是好,赶紧给妻子弄回家里,用语言安慰一下张春梅之后,便赶快去找母亲张迎春。

    “到了这个时候,现在咱们往医院送也来不及了。”张迎春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慌了手脚,于是着急地说“快,春刚,你赶紧去找个接生婆,我去你家做准备。”

    ——人不该死有救星啊!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丁小峰的吉普车开进了院子里,张迎春欣喜若狂,赶忙跑上前去,急三火四地说“小峰,你来的真是时候,快,赶快把车开到我们家老宅子去,春刚的媳妇在路上跐溜一下摔倒在地上快要生了,得赶紧送县医院去,要不然的话,恐怕大人孩子都保不住了呀!”

    一听到这话,丁小峰心里一惊。说时迟,那时快,丁小峰二话没说,赶紧让司机把车开到张家老宅子去,将张春梅弄上车,然后朝着县医院的方向疾驰而去。。

    幸亏及时送到了医院,再加上是丁书记送来的人,医院里的人格外重视,连霍院长都亲自到了现场,其他大夫和护士岂敢怠慢,所以大人跟孩子都保住了。

    等妇产科护士给孩子抱出来给家人看时,张迎春用手扒开小被一看这孩子是个带把的,于是心情格外高兴,便情不自禁地对丁小峰说“是个男孩,我有孙子了,我有孙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