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〇一六节 出发,进京赶考
    姬广明显然是对儿子这场科举之事十分重视,专门请了风水先生看好了良辰吉日,作为姬庆文出发赴京之日。

    出发那天,姬广明又特意出银子买了上万响炮仗,在家门口“噼里啪啦”放了半个时辰,让不明真相的过路人,还以为姬家的公子已经高中进士、衣锦还乡了。

    然而这样热闹的氛围,却丝毫不能让姬庆文的心情有半点放松,因为他知道,此次进京赶考,不中固然丢人,可要是中了说不定就要丢命了——实在是已经被顶到进退两难、左右为难的地步了。

    姬庆文满怀心事,他父亲姬广明却是春风得意,一直将宝贝儿子护送出门,指着门口停着的一辆马车道:“庆儿看见了吧?这辆马车是老爹我新为你打的,拉车的两匹马也是托人从蒙古那边买来的,保你马到成功!”

    姬庆文抬眼望去,只见门口果然停了一车二马——这辆马车虽不华丽,却是榫卯齐整、油漆平亮,一看就是由能工巧匠精心制造的;而那两匹骏马虽然不甚高大,然而肌肉紧实、双目有神,显然也是一等一的良驹。

    姬庆文见状,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不去是不行了啊,只有走一步瞧一步了……”

    姬广明近在咫尺,听了姬庆文的喃喃自语,便问:“好儿子,你在说什么呢?”

    姬庆文蹙眉道:“老爹,这次虽然走通了魏忠贤的门路,可我也没什么把握一定能够高中。要是科举失败,我原样回来好不好?”

    姬广明哪里知道姬庆文的心思,只当他是没有信心,便道:“庆儿尽管放心,前两天戴大人还给我打了保票了的……不过考不中也不用担心,这事情就好像是乌龟吃老虎——真把老虎吃了,就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要是吃不了老虎,脑袋一缩接着当乌龟——有什么了不起的?是不是?”

    姬广明这话把姬庆文逗得一乐,忽然又想到自己穿越之前的老爸,在高考前一天给自己减压的情景,鼻子忽然一酸,几乎要流下眼泪来。

    姬广明见姬庆文这幅样子,赶紧安慰两句,又高声叫道:“老九,还不过来扶少爷上车?”

    话音刚落,便从马车车篷里钻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答应着快步走到姬庆文跟前,打了个千儿说道:“少爷请安心,这次老爷派我服侍少爷进京,保管一路上让少爷就好像在家里一样,一路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地进京,回来可就是进士老爷了!”

    姬庆文有些讶异,用衣袖擦了一下眼泪,问道:“咦?怎么是九公送我进京?你儿子多子呢?”

    九公没有答话,姬广明却抢过话头,说道:“这是我安排的。要是我让多子同你进京,你们两个玩起来无法无天的,你还有什么心思去考试?还是让老九送你进京的好。”

    这个“老九”乃是多子的父亲,家里排行老二,但是族中为了显得人丁兴旺,便从堂兄弟算起,却是排行老九,因此晚辈大多称呼他为“多九公”。

    就是这个“多九公”,自就在姬家府里帮忙,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积累了下谁也比不上的丰富的江湖经验,乃是姬家下人里头第一号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

    让多九公护送姬庆文进京,又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姬广明对此事的重视。

    然而姬庆文却不这么想,只觉得这一路往返半年时间,同一个面向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得多的男人同行,实在不是一件惬意舒心的事情。

    于是姬庆文请求道:“老爸,你看就我和多九公两个人去京城,一路上怪闷的,能不能多带一个人去?”

    姬广明反问道:“你的意思,是要带谁去?难不成是要带多子去?”

    姬庆文挠了挠头皮,说道:“老爹不是不让多子去嘛,我也不敢再说,只是想叫杏儿跟我一起去,路上有个女人服侍,很多事情方便许多……”

    姬庆文的心思,姬广明知道得一清二楚,立即拒绝道:“不行!哪有带着丫头去京师赶考的?不行!”

    姬庆文本来就不怎么想去京城,现在又听姬广明拒绝得这样果断,索性耍起性子来,说道:“得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心情不好,京城去了也是白去,干脆就不去了!”说着就要往屋子里走。

    姬广明爱子心切,实在是拗不过姬庆文,只好勉强答应下来,又对一同上路的多九公、杏儿反反复复交代了无数句话,这才将他们三人一行送出了西安城。

    姬庆文自打穿越过来之后,就一直在西安城附近活动,从没出过远门,今日离开西安城,就好像放出笼子的一只鸟,原本那种惴惴不安的心情转眼之间便已烟消云散,想要饱览大明朝这大好江山。

    然而这天启末年、崇祯初年时候的大明江山,虽还能勉强称得上一个“大”字,却同“好”字没有一丝半点的联系。

    只见离了西安城外几十里的地界,便是一片一片黄褐色的土地,土地上稀稀拉拉生长着的庄稼,因为缺乏足够的水分而显得毫无气力,一阵狂风刮过,便将这些植物吹得东倒西歪,顺带扬起一阵烟尘,呛得人不住地咳嗽。

    看到这样一幅情景,端坐在马车之上的姬庆文,不禁询问道:“九公,这些地一看就没什么收成,该不是我家的吧?”

    多九公正坐在车篷外头赶车,听了问题四下张望了一番,说道:“少爷,我们姬家的田都在黄河边上,虽然这几年遇到了旱灾,却也没干成这副样子。这里的田都是新开出来的荒地,贫农随便种种,能收几颗粮食也是好的,反正荒地也不用缴皇粮、纳佃租。”

    之前那场“议佃之争”中,姬庆文咬定了三成的佃租不放,一开始还有些于心不忍,现在听到多九公的介绍,心里反而好受了些,又问道:“我看这些地粮食产量不高,地价应该也不贵,老爹为什么不买了,租给佃户们种,哪怕是佃租收得少些,那也是聊胜于无嘛!”

    多九公头也不回地答道:“地买下来容易,租出去却难。佃户们租了十亩地,辛辛苦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哪怕不交佃租也养不起自己,那谁还会废这个苦功夫?”

    姬庆文说道:“九公这话道理是有的。最好能想出什么法子,将这些荒地利用起来,那我家可就又要发财了。”

    多九公心不在焉地答道:“哪那么容易?除非引黄河水灌溉到这里。可黄河离这儿那么远,水渠修窄了不管用、修宽了又不知要耗费多少银子。要真能用起这些荒地来,也不是今天这副光景了。”

    姬庆文诺诺地搭着话,心里却在想:其实利用土地,也并不是一定要种庄稼的……然而他虽然有这样的现代意识,却毕竟没有什么具体方法——总不能拿下这些荒地以后,造了商品房卖出去吧?

    就这样,姬庆文一行走了三天时间,才离开陕西境内,进入了山西省。

    山西地面比陕西略好一些,走了一天时间,便能看见绿油油的农田,路边行人脸上的血色也好看了许多,姬庆文向多九公一打听才知道山西百姓除了种田之外,还能够挖煤供应京师换钱。

    这样多了一条谋生的手段,百姓日子自然也好过许多,整个省分也多了一些生气,就连在山西地界赶路的姬庆文一行的心情也好了许多,一路上的话也渐渐开始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