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过来的目光说不出的恳切,崔稚禁不住心头一暖,后背反复涌起的冷意,瞬间消散不少。
真可以吗?rdquo;她轻声问。
孟中亭笑了起来,露出雪白的牙齿,像是冬天屋顶的雪,没有一丝尘埃。
谢谢。rdquo;
mdash;mdash;
这个院子在城西僻静的坊间,是孟中亭父亲的私宅,因着他快要考试的缘故,自年后便搬到了此处,静心学习。
院子是个小三进的制式,同魏家小院格局类似,只是比着魏家还要宽敞些。院子里种了两颗紫薇,四月的暖风吹开了满树粉莹莹的花儿。
树下摆了一张长案,案上还有貔貅玉镇纸压着的宣纸。
是你练的字吗?rdquo;崔稚跟魏铭识字许久,鉴赏功夫飞速提升,当下见孟中亭走笔稳健,行云流水,尽管有些比划仍旧力道不足,稍显稚嫩,可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十分难得。
毕竟孟中亭的十二岁是真的,魏大人的十二岁是假的。
孟中亭走过来,将纸上散落的几片紫薇花瓣吹开,你哥哥教过你识字吗?rdquo;
崔稚不答,嘴角扬起一抹狡黠的笑,撸了袖子,提起笔来。
她这架势,可把孟中亭看愣了,松烟也在一旁目瞪口呆,你真会写字呀?!rdquo;
崔稚沾了墨,悬了腕,在孟中亭急急给她铺好的宣纸上,走笔利落地写下了四个字。
真才实学?rdquo;孟中亭跟着她的笔尖念了出来,再见她字写得间架协调,舒展挺拔,不似闺阁女子多练的簪花小楷,笔画之间竟然暗含浩荡之气。
这一副字虽然劲道不足,但放在道试的童生里,都是尽够看了。
孟中亭大吃一惊,你临的是谁的字?!rdquo;
这话可让崔稚没法回答了。
她临的可是魏大人专门写给她的字帖!是魏大人的字!
我也不知道hellip;hellip;我哥哥找来的字帖。rdquo;崔稚瞎编道。
孟中亭又问,那你哥哥也临的是这副字帖?他写的如何?rdquo;
听他这么一问,崔稚可就觉得不妙了。
方才孟中亭吩咐了人去寻段万全,照他现在这个好奇的架势,怕不是过会要把段万全问得傻眼。虽说段万全素有急智,但崔稚觉得自己还是不要给段万全设置障碍了。
她赶忙三言两语应付了过去,又问着隔壁有饭香飘来,悄咪咪地暗示孟中亭,孟案首吃饭了吗?rdquo;
孟中亭一下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但他道:不要再喊我案首,我早就不是案首了。rdquo;
他还是介意。
崔稚只好问他,那我喊你什么?孟六爷?孟少爷?孟小六?rdquo;
说到最后一个,孟中亭不禁笑出了声。
崔稚道:我叫你孟状元好了,祝你早日中状元!rdquo;
反正魏大人他前世就是个二甲!孟中亭比他名次且高呢!
只是孟状元这个名字,可把孟中亭吓到了,赶忙朝她摆手,万万不可!实在太过猖狂!rdquo;
怕什么?rdquo;崔稚混不在意,我觉得你可以的!rdquo;
孟中亭眼睛禁不住一亮,脸色随之变得有几分羞赧,但还是摇头道,万不可叫此名。rdquo;
崔稚摊手,那还是叫你孟案首,反正你是益都县的案首,这总没错吧。rdquo;
这确实没错,孟中亭也只好答应了。
这边孟案首叫了人去备饭,那边段万全也到了小院。
第134章 莫欺少年穷
事实证明,段万全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虽然他读书写字仅限于社学,但一张嘴皮灵动,一会儿工夫就把孟中亭的疑惑化解了。
崔稚嘻嘻傻笑。
孟家小灶甚是得了崔稚欢心。一道炒鲜虾,用了河鲜小贩刚送进院中的大青虾,鲜香扑鼻;一道炖蛋,以鸡汤辅中药调味,滑嫩爽口;一道鸭羹,汁清肉烂,汤菜一体,极费工夫hellip;hellip;末了更有红稻米粥清淡滋润,油腻尽去。
崔稚跑过去参观了孟中亭的小灶,灶上两个婆子白胖胖的,问她是不是还要吃些什么,崔稚摇头,把灶房看了一遍,各处干净清爽、井井有条,物什分门别类、一应俱全。
这才是大户人家的灶房啊!
出了灶房,孟中亭在门外等她,怎地跑到这地方来了,你是客,怎能到这处来?rdquo;
松烟也道:方才六爷还以为你又跑了出去,只怕你再被人抓走!rdquo;
崔稚连忙解释了一番,hellip;hellip;这不是没吃过这么讲究的饭菜吗?过来了瞧瞧!rdquo;
孟中亭笑着摇头,快走吧,灶房不净。rdquo;
一行人折返了回去,崔稚路过段万全的时候,朝他瞥了瞥嘴,段万全低声道:大户人家规矩多,他已经算是好的了。rdquo;
段万全说得不错,有些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读书人,拿着君子远庖厨rdquo;说事,好像肮脏都是女人的活计,男人是最干净的存在。
之前崔稚和段万全、宋粮兴他们在一处,完全没感觉到这一点,魏大人虽说曾经官居一品,但官架子一点都没有,偶尔摆出来,也就是用来震慑罗氏那些人,平日里,全都藏起来不让人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