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带着五万人马奔袭,悍然发动对邯郸的进攻,不必传讯官来传令,楚军一来,邯郸的百姓就有些慌乱。
“楚军来了。”
为了能让赵国上下同仇敌恺,赵王在赵国境内散播谣言,赵国的百姓对楚国有着不小的误解。尤其是邯郸的百姓对谣言更是深信不疑。
“怎么办?楚人那可是会吃人肉,饮人血的。”
“不能让楚国人打进来。”
“有驻军在,楚军应该打不进来的。之前楚军一直在那攻打宜安,不是没打下来吗?”
“是啊,大王英明,一定不会让邯郸落入楚人之手。”
邯郸的百姓有不少世代生活在此,故土难离,众志成城,都希望赵军能守住邯郸。甚至有人号召百姓们拿起武器与士兵们同生死。
有青壮百姓拿着锄头加入到军队当中。“楚军打来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誓与邯郸共存亡。”
赵王不同于晋灵王,他从来没有做什么鱼肉百姓的事,也从不爱铺张浪费,百姓们对他十分信服。
虽然也有百姓听说庄王对晋国遗民还不错,但别人家的大王再好也没自家的好。
孙平几次攻城,都被打退。他出发前,庄王曾经吩咐过他,如果打不下邯郸城,那就围而不打,等着他占了上党郡,出了井陉与他会合,到时候就可以围点打援。
打了二天,赵军的士气越来越旺盛。敌强我退,孙平领兵多年,也是能屈能伸,见暂时打不下邯郸城,便按照庄王吩咐的围而不打,消耗邯郸城的粮食。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而且赵王也在里面,宜安的赵军得知消息肯定会回援。赵军回邯郸必要经过上党郡。只要庄王打下上党郡就能以逸待劳,灭了支援邯郸的宜安援军。
上党郡并没有重兵把守。骤然遭遇楚军的猛烈攻击,虽然主将骁勇,但双方力量悬殊,赵军根本就无力抵挡楚军的攻势。
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满目血腥,上党郡城内城外堆积了许多尸体。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大多都是赵军,楚军人数众多,又有着钢刀傍身,伤亡并不多。
“大王,上党郡内损失惨重,天黑之前,我们应该能把上党郡拿下。”成嘉不无兴奋地道。
周末站在安全距离外观战。“拿下了上党郡,赵国就等于在朕手中。”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赵军负隅顽抗,不过上党郡内赵国士兵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最多只剩下几千人。但主将仍然在那拼杀,就像一只失去理性发狂的野兽一般。
“上党郡的守将是谁?”
秦乾翻了一下记录着赵国情报的簿子。“大王,赵国守将是陈坚。”
“此人有无招降的可能。”周末是个爱惜人才的人,只要他肯认清事实投降,他不介意留他一命。
“陈坚祖祖辈辈都是赵国人,世代受赵国恩惠。年杆处的人曾经拿一千两重金收买他,也曾经对他许以高位,他都不为所动。”
也就是说招降的可能性很小。
“可惜了。”再怎么忠义英勇成不了他的人,那对他来说也没什么用。“杀了吧!”曹操惜才,放过了关羽,结果又如何呢。人才是应该爱惜,但像曹操那样麻木爱惜人才放虎归山那还是不必了。
“弟兄们,跟楚人拼了。临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让他们有来无回。”陈坚在拼杀中大声厮杀。
到了现在这地步,赵国的士兵都明白大势已去,他们是守不住上党郡了。可是陈坚平日带兵有道,面对这样的处境居然没有一个赵兵逃跑,不论是他还是最低层的士兵都是战斗到实在拿不起武器的时候。
“要不是事态紧急真的想活捉他。”
宜安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要是不能打下上党郡,那楚军就会腹背受敌。战场瞬息万变,应当作决断时周末不会有半点犹豫。“让弓箭手射杀。”陈坚是个人才,他楚国也是人才济济,不缺他一个。
如果派普通的士兵去杀他,肯定会死伤不少,弓箭手射杀远距离射杀可以大大减少已方的伤亡。
“喏!”
弓箭手将箭瞄准了此时浑身上下都是血污的陈坚。擒贼先擒王,杀了陈坚,剩下的赵军就会作鸟兽散。
周末的弓箭手都经过精心的训练,虽然不是个个都是神箭手,但也都是百里挑一。箭矢破空而出,朝着陈坚射杀而去。
陈坚中箭,但手中的长戟仍然不肯放下,楚军没有人敢靠近。
“再射!”
周末一声令下,
十余个弓箭手弯弓搭箭,倏忽飞出十余支箭,陈坚挥着长戟格档了一番,但胸前中了四五箭,长箭带血透体而出。
陈坚吐出一口黑血,双目无神地目视前方,他已经死了,但身体仍然岿然不倒。
周末看了他一眼,声音里毫无温度:“天黑前结束战斗。”
陈坚一死,赵军就没有了主心骨,虽然陈坚带出来的兵个个都是悍不畏死,但没有人指挥,他们的反抗根本就不成系统。
周末下令让楚国士兵与剩余的赵军拉开距离,将剩下的几个赵国士兵逼到了一起,然后让弓箭手居高临下射杀了一番。上党郡内最后几个赵国士兵中箭一一倒下。
赵国士兵基本都杀完了。
“让士兵们清理一下战场,清理的时候要小心点。别让人暗箭伤了。”一些赵国士兵可能只是受伤还没有死,如果不清理一下战场,军队拔营进城的时候可能会遭到暗算。
“喏!”成嘉应了一声。
“让人把陈坚的尸体埋一下,给他安一块墓碑。”英雄相惜,就算是对手,陈坚这样的人物实在让人可惜,因为处于敌对关系,周末不得不杀了他,谁叫他跟错了主子,但他愿意给他最后的尊重。
“进城以后让士兵们安抚一下赵国的百姓们。”赵国的百姓对楚国成见甚深,得要好好给他们做一下思想工作,让他们像晋国的百姓一样归心,心甘情愿生活在楚国治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