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媳妇聊的很开心。我们聊的话题是钱的问题,以前经常因为消费观念而争吵,她不攒钱,不管钱,只花钱。比如买衣服,买了很多,夏季结束了又买四五条裙子,明年不穿了,旧了。我说她应季的衣服得买够,她却常常重复买一类的衣服,而有得季节的衣服该买了反而把衣服钱花完了。
今天达成了共识,美丽是外物,应季是衣服的主要意义,遮蔽身体,保暖。得体是社交的需求,所以不追求美丽。首先是应季,保暖蔽体舒适,其次是得体,出席各个正式场合得有相应的衣服,居家和休闲类的衣服得有。这样就好。
为什么能达成共识,可能是她辞职以后心放稳了,没有那么多的焦虑需要通过购物来缓解了,她的爱好即将变成职业,也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她的修行时间足够,居家收拾和带孩子也能安排的开,所有在做的事都是她愿意做和喜欢做,想做的事,时间也打对好了,生活就顺畅了。
此外,在今天把所有的积蓄花光了以后,自己一下子好像去了负担,由此可以感觉到。钱真是外物,抛去吃穿的基本生活需求外,多的部分真的会带来负累。比如说,原来挣2000块的时候,青菜豆腐也好吃,只要保证营养足够,吃的东西可以很省钱,但是当挣到一万五时,好像非得吃的高端一点才能对的起自己的收入和付出,衣着也是一样,除了出席正式场合不得不盛装以外,追求更好的款式,料子,固然也没错,如果生活本身富裕,也不必刻意去追求穿的差,可以体验但无需挂怀。
见识了好吃的,还有更贵的更好吃的,见识了名牌的版型,一般的再也看不上,到这个阶段还算可以。怕就怕此后的生活全部在追逐这些外物里了。须知外物再好,也只是装扮这个肉身,肉身终将会消亡,用全部精力去装扮她,得到外界的羡慕嫉妒和评价,于你本身而言,并不能有多少的增添。物为用,如果它能给我带来的东西,比如接触更大的世界,更高的见识和平台,也可以去增添。但人往往会在追求的过程中迷失在五色之中。老子说的好,五色令人迷,五音令人耳聋。迷了聋了,忘记自己最初要得到这些东西的本心,忘了本来的目的。
我始终追求的是永生,我要对我所在的环境有足够了解,所以我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时政,知道我在哪。我要对自身有足够了解,所以我要学习心理学和佛学,知道我是谁,我是什么,我在干什么。我要可以走的道路有足够的掌握和了解,因此我要广泛的学习宗教学和历史,这两种学科,前者从世界的构成的解读,指明了一些方向,后者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到一些未来的路线。我要知道我去哪。
我现在选定的方向是修行,因为我读了万卷书,而没有行万里路,我已经不年轻了,所以可以选一个方向走下去了。至于会走到哪里,我还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