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0页
    招收女工帮忙种田, 沈清和打算种一季小麦,时间上刚好能赶得急在十月底收割。
    还能赶得及, 后年是大旱之年, 粮食是多多益善。今明两年必须多备粮食,明年还得多种棉花。最好是种长绒棉, 只是现在没有。不过不要紧,他空间内有。
    不只是城内百姓踊跃报名,还有不少辖区内的百姓报名。工钱一天一结,工钱是铜板与粮食二选一。
    文师爷坐在衙门口, 搭了一个凉棚,负责登记。
    除了城墙加高加固,在一处地方,一排有数十个新建的砖瓦窑,正在日夜倒班工作。
    从京城来威西的路上,一个由边关军士押运粮食的队伍,也快抵达。
    来的路上,沈清和就已经开始布局,途径好些个不同的府城,都买下不少粮食和少许食盐,食油租放在那些城内命随从看管。
    每一处地方,花银钱买少部分遮人眼目,大部分的全是他从时空超市倒腾出来的。随之一起安放的还有少许的食盐,食油。
    一路上他囤积的粮食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也是他重建威西的资本,来到威西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补衙门破烂之处。然后就是找到边关大将军镇国公袁野,让他出兵帮忙押运粮食, 第一批粮食即日可到。
    衙门划地千亩,沈清和打算全部种上高产小麦,麦种在城内购买,只不过很快让沈清和调包。
    衙役们跟着一起做事,顺便做看护。
    将军府,镇国公与幕僚谈起永安侯府的这位庶长子,季佐,是如何看待沈家这位?rdquo;
    被称为季佐的幕僚,显然是镇国公非常信任的人,言语之间很是随意,沈家这位可是足智多谋,誉满江南的那位一手教养长大,应该是个不简单的。rdquo;
    对,看看他来威西做的事,不急不躁,知道轻重缓急,应该是个胸有丘壑之人。做事颇有章法。rdquo;镇国公袁野是皇帝的亲表弟,也是皇帝亲妹夫。
    镇守边关多年,手握重权,深得皇帝信赖。
    多年来西戎想夺威西以及周边几城,从没有成功过。不过多年的骚扰和战争,让威西以及周边几城不堪其扰,饱受战乱之苦。
    依然民不聊生,百姓穷苦生活异常艰难。
    嗯,此子成长起来,应该前途不差。rdquo;季佐摸着须发又下一子。
    两人对弈时,还说着城内的沈清和。
    他命好也不好,不过咱们的多了不少粮食,倒是一件好事。rdquo;边关军士可不会随意借给地方做事。做事就得有酬劳,沈清和给的酬劳就是粮食。
    县衙内,沈清和处理完衙门内的公务,已是黄昏时刻。后衙只是稍作修缮,没有任何景致精美可言,也就是干净能住。
    晚饭两菜一汤,一荤一素一汤,刚好能吃饱。
    后衙圈了一块地方专门种菜,养鸡。
    没办法,卖菜的很少,都是自家种一点自家吃。后衙大,圈出来两块地方,也不碍事。
    后衙府中妇人十来位,全是各司其职。
    大人,明日午时第一批粮食即将抵达。rdquo;刘师爷汇报完一天的工作,又汇报明日的大事。
    仓库可打扫干净?rdquo;
    全部清扫干净。rdquo;城中属于官府的几个粮库还有大仓库全部打扫干净,前后左右内内外外全部用沈清和给的药熏过一遍。
    就等着粮食装仓入库,多少年了,威西城的官粮库从没有装满过,全部装满可以供整个威西辖区的百姓两年之嚼用。
    即使遇到干旱,短时期内也不会有事。
    好,第一批粮食全部存放在官衙仓库中。后面的第二批存入靠近县衙的仓库中,第三批是送往边关,你不需要多管。自有镇国公操心。rdquo;
    是。rdquo;
    城门外南郊西鹰山的一处荒芜山谷,如今正在紧锣密鼓的在修建大型水库,从今年一直要修建到明年。
    为后年的干旱做准备,连续四年滴水不下,全靠山上的雪水是不济事的。
    他得未雨绸缪,为干旱做最大的准备。
    南郊的水库,还得继续招人修建。rdquo;
    是,想问大人,府中银两有限,可还要如此消耗下去。rdquo;
    朝廷拨下来的银两可到?rdquo;
    还没,只说本月之内可到。rdquo;
    朝廷要修复威西,拨两万两银两,也不知道中途有没有人盘剥,到威西能有几个。
    等朝廷拨来的银两到,之前代出的工钱还有粮食银钱,全部还回来。rdquo;
    是,只是怕不够吧。rdquo;
    是不够,慢慢来,未来还有几年,只要衙门有了收益,先还本官垫资的部分。rdquo;
    也好,一年还一部分,衙门的压力也不会很大。rdquo;
    等城墙加高完毕,砖瓦窑也能挣银钱,慢慢的,会变好的。rdquo;
    刘师爷没有再说,城内危房众多,大人的意思是全部改造。
    城内也要重新规划一番,扩大威西城的范围,还有改建一个自由交易区来,为各方商旅提供方便,也是一个赚钱的利器。
    两人商量一些公务还有城内百废待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很多百姓的房屋,是土胚房,这都不算事儿。主要的是很多屋舍都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已经倒塌,无人修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