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截搭题,是因为之前几百年前人科举题出的差不多了,考官不愿意仿照前人出题,可是这四书五经内容就那么多,考试范围就那么一些书,怎么办于是上面找半句下面找半句,截搭在一起作为一个题目来考考生。
这种情况下,对于考生对考试内容熟悉程度的要求就很高了。所以即使蒙爸已经不需要面对帖经这种题型,但是也要熟读书本内容并背诵重点段落。
对于纯粹的理科生蒙爸和一直是个文科学渣的王棠来说,这种事情有多苦逼就不用多说了。
众人陷入了苦读的海洋,期间李小弟和李三才都通过了府试,成为一名光荣的童生,两人的事迹已经变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地步,要知道从吊车尾逆袭童生,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怎么不让人疯狂
疯狂的众人开始不停的打听两人的学习方法,甚至隔壁邻居还过来说,有人想买通他们观察李家兄弟平时在家里究竟是怎么学习的,这种是暗地里的方法。
明面上,很多秀才、举人和巨贾家庭都带着礼物来拜访,希望可以指导一下家中不成器的儿子的学习,就连县太爷风闻之后,都下帖子邀请了李家大伯三兄弟,想和三位秀才探讨一下有没有特殊的教书育人方法,毕竟每年县里面能考出多少个秀才、举人、进士都属于文教之功,而文教一事关系到县太爷的政绩,一旦做得好了,升官指日可待。
李家大伯三兄弟能说什么只能老实交代说这事都是自己家里小辈的功劳,县太爷当即表示不信,李家大伯三兄弟年级不大,如果是他们家里的小辈的话,那么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十岁,这么年轻怎么可能这么厉害不相信的县太爷要求要看一看教案和教学现场。
听到这个要求,李家大伯和李家小叔都犹豫了,没有一口应下,蒙爸虽然没有想到点子上,但是看到犹豫的哥哥和弟弟,自然也不会莽撞开口邀请县太爷去家里观看。
只是,没有想到点子上的蒙爸脑电波难得和县太爷重合了,看到不开口应承自己要求的李家大伯三兄弟,县太爷不由问:是有什么问题吗李家老弟们难不成是想藏着掖着要知道这文教事业做的好也是有功劳的,到时候我一定会把诸位的功绩报上去,诸位日后不管是想结交文人、想去大儒那里拜师还是日后考中了想要补官,都是有好处在的。
县太爷自认为自己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也算是为了李家人考虑了,不料李家大伯和小叔两人还是面露难色。
诸位莫不是怕把方法说出来之后,县里学生的竞争力强了难道想等家里人考上科举再说吗可是等你们儿子都考上了还有孙子,难道打算当作李家的不传之秘不能也不愿意拿出来兴盛我们这一县一府之地县太爷问这话的时候,已经带了一点怒气,觉得李家大伯三兄弟有点不识好歹,这方法还不一定能保证他们考上进士呢!再说,就算考上了,没钱没人脉的,排队补官要排到什么时候还说不好,哪里有自己建议的靠谱
听到县太爷隐含怒气的问话,李大伯知道不好好解释是不行了,只能艰难地回答道:太爷您误会了,实在不是学生们想要隐瞒,而是这家里的小辈是个女娃!这男女大防,她教一教家里的兄弟和她自己的相公儿子也就算了,这外人实在是不方便见!
县太爷闻言,顿时一惊:女娃怎么可能你家怎么会让女娃读科举的书不应该学些女戒、女则、诗词歌赋便可以了吗科举的书籍这么枯燥,还有女娃喜欢读
县太爷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别看他只是个七品小官,主要是因为还年轻,才三十来岁,县太爷的父亲在京城里算是一个不小的官,为了孩子结婚读书方便,儿子女儿都放在了京城父亲家里,县太爷的女儿在京城也可以算是一个闻名的才女,因此也不会对李家教导女孩读书感到诧异,只是在县太爷看来,科举这么枯燥的事情,并不需要科考的女孩子怎么会读就是自己女儿,也只喜欢读一些诗赋、杂文、游记、话本啊
听闻县太爷的疑问,李家大伯一行人露出了牙疼的表情。
没错,自家小丫是没太喜欢读这种枯燥的东西,但是架不住她只读了几个月就赶上人家十几年,自然还感受不到其中的枯燥啊!
第41章 我教全县考科举
对此, 李大伯只能无奈地回答县太爷:这给我家李三才和李四象做辅导的确实是家里的女眷, 她也不是对于科举的内容多么感兴趣, 也才学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辅导了一下两个弟弟。
这才学了半年, 辅导两人就有这种成果县太爷一脸你莫不是在驴我的表情:要知道我之前和官学里的夫子们了解,这李三才和李四象两人之前成绩一直是稳定在吊车尾啊!现在不过区区半年就考上了童生,下一步院试可期, 结果您说是他们两读了科举书不到半年的姐姐辅导的成果
莫说您不相信,学生我原本也不相信的。李大伯解释道:刚开始我家侄女说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地教导孩子,想学一些科举的内容,我们便将一些必考的书籍列了单子让她看看, 期间她经常会来请教我和家弟一些问题,那时候我们就发现她学习的进度特别快!当时我还以为她是囫囵吞枣读了读, 结果考了考她,发现她只要是之前问过问题并且读完的书,全都能应答如流, 当时我就惊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