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让华国百姓了解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烂尾楼。
《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被称为是华国电影圈的烂尾楼。
圈子里都在传,香港的监制跑了,发不了工资,剧组散伙了,花了一百多万美金,片子拍了半年还没拍完,这不是烂尾是什么。
大款们一听就害怕了,谁也不愿意接手这样的项目啊。
姜文就算每天陪着大款们喝酒,照样找不到门路,林子轩每次见到姜文,他都说前两天和谁谁谁喝酒来着,现在还难受着呢。
可见这些日子他都在酒桌上泡着了,除了找投资商,也有点借酒消愁的意思。
和姜文的遭遇不同,张艺谋在年前结束了《活着》的拍摄,回到京城进行后期制作。
张艺谋虽然拍摄的也是带有六七十年代背景的片子,可他不缺资金,就算没钱了,想在国外找资金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担心。
这就是大导演和新人导演的区别。
一旦片子进入后期剪辑,剧组就解散了,演员和剧组人员的工资都要结算清楚。
林子轩接到通知,让他来领剩下的两万块钱,以前说好的,小说改编是三万,剧本创作是两万,总共是五万块钱。
在《活着》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林子轩提供了不少意见,只是张艺谋采用的不多。
主要是他和张艺谋的那位文学策划的观点不同,后来就懒得理了,随他们弄吧,他毕竟在其中出过力,这笔酬劳领的心安理得。
林子轩开车和葛优一起前往张艺谋后期制作的别墅。
“尤哥,咱们开业要不要请张导?”在路上,林子轩询问道。
“张导最近要剪片子,应该挺忙的,不过还是说一句吧,来不来是人家的事,咱们的礼数要周到。”葛优斟酌道。
他们说的是好梦公司开业仪式的事儿。
现在正值年底,葛优回来了,在京城的朋友挺齐,过几天大家就该回家过年了,过了年又要开工,想凑齐这帮人不容易。
好梦公司的第一部电视剧快拍完了,形势不错。
他们琢磨着趁这几天办一次开业仪式,让圈子里的人知道有这么家影视公司,倒不是张扬,而是打响名号。
在演艺圈混低调是好事,可也不能太低调了,尤其是开公司,还是要弄出点动静来。
“我就是怕张导太忙,那行,我来请吧。”林子轩点头道。
在京城演艺圈,影视公司开业请什么人也有讲究。
有交情的熟人自然要请,那些圈子里的老前辈也要请,人家来是给面子,不来也没什么,主要是个尊敬的意思。
对于半熟不熟的人最难把握,张艺谋就属于这类人。
按理说,一家小影视公司开业,能请到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算是有面子,可大导演也不是什么活动都参加,要不然那不要忙死了,哪有时间搞创作。
林子轩觉得自己和张艺谋的关系一般,不一定能请动这位大导演。
不过还是提一句吧,把礼数做足,张艺谋来不来那是他的事情。
“明年咱们要拍电影了?”葛优感兴趣的问道。
葛优刚回京城没几天,一直在家里歇着,这次拍《活着》太费心神,有点后遗症,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才能恢复过来。
真正的演员一般接戏都不多,演戏太投入精神会透支,要缓一缓。
那些接戏频繁的演员别看产量多,质量却普遍不高,表演不走心。
“目前的打算是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电视剧交给张哥了,有了点眉目,电影还没找到投资商,是部喜剧片。”林子轩介绍道,“尤哥你先歇段时间,等筹备的差不多了再说。”
“行,喜剧挺好,这部片子拍的太苦,现在想起来心里还难受呢。”葛优感叹道。
两人来到地方,领取片酬。
在华国,演员的片酬一般是开机前先支付一部分,拍完了结算清楚,这是对于主要角色而言,对于配角,基本上都是拍完戏才能拿片酬。
领钱很容易,签字盖上私章或者按手印就行了。
听说葛优来了,张艺谋从剪辑室里出来,大家闲聊了几句,他对葛优的表演很满意,夸奖葛优这部片子突破了以往的形象,表演的恰到好处。
“张导,我和尤哥开了家小影视公司,过两天办个开业仪式,您有没有时间赏光?”趁着谈话的间隙,林子轩邀请道。
“恭喜你们了。”张艺谋愣了愣,祝贺道,“我看看时间吧,这片子投资商催得急,说是要参加戛纳的电影节,我整天都在剪辑室里忙的晕头转向,要是走不开我会让副导演代我去一趟。”
“那也行,麻烦张导了。”林子轩回应道。
张艺谋这么说其实就是婉拒了。
他和林子轩的圈子不太熟,还要忙着影片的后期制作,参加五月份的戛纳电影节,没时间去一家小公司的开业仪式,派个人意思一下就行了。
第二百章 照片
1994年1月30日,这天是礼拜天,也是好梦公司举办开业仪式的日子。
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没什么讲究,也没查黄历,就是因为这时候大家都在京城,容易碰到。
林子轩和慕姗姗起的很早,吃了饭开车去接林晓玲。
林晓玲纯粹是凑热闹和跑腿帮忙,她还拉来了贾章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