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6页
    比如好梦公司的贺岁片成功了,京影厂有庞大的资源,同样可以拍贺岁片,他们今年就拍了一部片子,准备在贺岁档上映。
    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家原本以为林子轩今年不会进军贺岁档了,谁知道他不拍京味喜剧,反而跑到南方和南方的影视公司合作,拍岭南喜剧去了。
    这个转折太突兀了,显然那部《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冲着贺岁档来的。
    好在是南方方言喜剧,对北方喜剧的冲击不大,京城的影视行业并没有太重视,只是感慨林子轩不走寻常路。
    有了《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片子打底,好梦公司今年恐怕不会赔钱了。
    等人到齐了,《小城之春》开始放映。
    影片的开头是周玉纹买菜回来,在城墙上孤独的徘徊,俞飞鸿挎着菜篮子,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不紧不慢的走着,浑身上下都带着寂寞的味道。
    这个形象一出来,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在座的都是做电影的,除了林子轩,其他人是电影专业出身,懂得镜头语言。
    田状状在这里用一个长镜头表现俞飞鸿的行走,在构图里把长满荒草的城墙,和阴暗的天空放在一起,衬托出了小城的死寂和女主角的内心世界。
    所谓内行看门道,这帮人看到这个镜头就知道田状状虽然几年没拍片子,可镜头感还在。
    随着影片的放映,片中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被表现的沉静含蓄,好像是埋在地下的火山,一直在地下流动,却不会冲出地表,造成破坏。
    大家看的时候会纠结,要不要让地火冲出来,焚烧掉整座死寂的小城。
    最后故事归于平静,青年医生离开了小城,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然而,有些事情的确是发生了,还在人心里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和恒久的回味。
    看完后,在座的每个人回想着这部片子带来的感触,它像是涓涓细流,不会让人震撼,只是留有余味,让心底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为谁惆怅?是为剧中的人物,还是自己?
    说不清楚,好的电影就是如此,能让人有触动,有共鸣。
    韩三平转头看了看林子轩,他知道这次林子轩又成功了,这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片,至于能达到什么高度,他还拿不准。
    第三百九十章 定位
    看完《小城之春》,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好片子,但好到什么程度,不好评价。
    这不是说在座的人不专业,不懂得鉴赏电影,而是一部影片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在时间无情的冲刷下,绝大部分电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才算是经典。
    比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国内的电影界对这部片子的评价不算高,普遍的共识是姜文拍出了新意,不过这部片子在国产电影中的具体定位还拿不准。
    有人觉得姜文突破了第五代导演的困境,给国产电影带来了新气象。
    也有人觉得姜文偏离了艺术创作的轨道,过于颠覆传统,不是正道。
    这样的争论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趋于一致。
    等到二十年后,就能大致判断影片的地位,五十年后,会有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被写进华国电影史里,盖棺论定。
    《小城之春》刚刚被拍出来,没有人会匆忙下定论说这是一部能流传下去的经典。
    各人根据自己的印象泛泛的谈论了影片的镜头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以及演员的表演。
    俞飞鸿成了一个惊喜,陈道明和王志文的精湛演绎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俞飞鸿还很年轻,在这部片子里挑起了大梁,成功塑造了周玉纹这个淫妇的形象。
    有人甚至觉得她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巩俐。
    当然,只是有可能,能不能成为巩俐还要看她今后的作品和表现。
    演员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如果她以后碰不到好的角色,那就只能泯然于众了。
    大家对田状状表示了祝贺,从九三年起,田状状四年没有拍片子,一出手就是一部佳作。
    这部片子剧本好,演员好,导演同样功不可没。
    作为电影理论家,郑洞添对《小城之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觉得这是对传统的回归。
    这些年来,从第五代导演开始,华国电影人一直推崇西方的电影,文艺片模仿欧洲电影,商业片借鉴好莱坞模式,唯独没有了自己的传统。
    这种传统是华国前几代导演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和华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吸收和借鉴西方的艺术形式可以,却不能丢掉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里,拍片子更多的是追求利益,缺少了文化气息。
    《小城之春》里就有传统的东西,这个需要现在的电影工作者仔细体会。
    郑洞添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还是电影局审查委员会的委员,在电影理论上颇有建树,在国内电影圈子里有不小的影响力。
    这是前辈级的人物,他这么说就是给这部片子一个定位。
    倒不是因为他是这部片子的挂名导演才这么说,这是郑洞添的真实想法。
    而且,他的这番话肯定会传出去,其他人听过后就要掂量一下,值不值得在这件事上和郑洞添闹出矛盾,电影圈子真的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