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7页
    电影上映十三天,京城地区的票房突破千万,沪城的票房达到四百万,其他大城市的票房成绩都不错,全国总票房超过两千八百万。
    冯小刚的电影能在南方城市拿到这样的票房非常难得。
    看起来形势不错,但是观众观影的热情在消散,影院内不再是场场爆满的景象,上座率不到百分之五十。
    前期热闹的场面得益于大力的宣传,以及观众对葛优贺岁片的期待。
    三天的元旦假期本来是斩获票房的绝佳时机,可今年老百姓更热衷于出去旅游和参加各种庆典活动,电影院反而冷清了不少。
    再加上南方观众对《大腕的葬礼》只是看个热闹,过了元旦南方各地的票房锐减。
    总的来说,影片的票房后续乏力,没有更多能吸引观众的看点。
    宣传中的好莱坞明星观众没有印象,葛优和关之林的感情线不够丰富,观众看到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难免会审美疲劳。
    他们看过一遍后不会再进电影院看第二遍。
    《泰坦尼克号》在国内的票房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有观众会反复的到影院观看,有人甚至看了十六遍。
    好梦公司的市场部分析,京城地区的票房还有上升的空间,南方各大城市处于饱和状态。
    《大腕的葬礼》最终的票房突破三千五百万没有问题,四千万有点悬。
    如果差距不是太大的话,公司会花钱包场,把票房推到四千万以上,这既是冯小刚的面子,也是好梦公司的面子。
    三千九百万和四千万给大众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后者明显比前者要高出一个档次。
    三月份影片在香港和台湾上映,四月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院线,随后就是欧美等国家。
    有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操作,《大腕的葬礼》海外版权销售成绩很好,至少会在二十几个国家的院线上映。
    不管在那些国家的票房怎么样,这部贺岁片总算是走出了国门,版权费拿到手了。
    所以,即便国内票房后续不够强劲,林子轩和冯小刚也不急不躁,心态从容。
    第五百六十二章 劝说
    林子轩能够淡然处之,华宜影视的王钟军却有点着急了。
    在一次圈子里的聚会上,他和林子轩说起了自己的担心,事情出在姜文身上。
    姜文的新片已经拍完,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原本的投资是两千万,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姜文发现要达到想要的效果需要一种特殊的摄影机。
    这种摄影机在美国的售价高达八十万美金,折合六百多万人民币。
    在国内拍电影,剧组一般是租用摄影机,用完了就还回去,一天的租金大概一两千块,还要看机器的品牌,好的牌子质量好,租金可能要三四千块。
    这是指使用三十五毫米胶片的机器,使用十六毫米胶片的机器租金要便宜的多。
    按照一部戏拍摄周期三个月计算,一天一千块,三个月就是九万,打折后也要七八万。
    为了省钱剧组会尽量缩短拍摄周期。
    好梦公司刚开始拍《甲方乙方》的时候就是租用京城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机,一台普通的摄影机就要几十万。
    贵一点的要上百万,根本买不起,不过如今好梦公司自己就有好几台摄影机。
    姜文需要的摄影机在国内没有,租都租不到,哪家公司也不会购买六百多万的摄影机,太奢侈了,又不是要拍大片。
    姜文的这部戏用的是黑白胶片,拍摄难度相当大。
    他又想在黑白胶片上加入彩色的镜头,对摄影机的要求非常高。
    王钟军被姜文说服,觉得这是为电影好,能提升影片的品质,就拿出六百万从美国购买了机器,让姜文顺利的把片子拍完。
    这样一来,电影的总投资就达到了两千六百万。
    对王总来说,这不算多大的事儿,他有广告公司的收益支撑,又跟风投资了几部热播剧,收获颇丰,不差这点钱。
    不得不说,王钟军的眼光很好,他或许不了解影视制作,却能把握住市场。
    市场需要什么,老百姓爱看什么,他就投资拍什么。
    同时,他注重品牌效应,会选择有名气的导演和演员进行投资。
    投资姜文的新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但现在他有些犹豫,不是说姜文的新片不好,而是因为这部片子太出格了。
    王总不懂拍电影,却懂得看电影。
    从目前拍摄出来的素材看,影片恐怕在国内很难上映。
    这部片子表现的是抗战时期的故事,题材敏感,姜文又着重突出了百姓愚昧和麻木的一面,想要通过审查可能性不大。
    这也算不了什么,即便在国内拿不到票房,不是还有海外市场么?
    凭着姜文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收回投资总没有问题。
    王总担心的是法国戛纳电影节对姜文的新片表示了关注,邀请姜文参加戛纳电影节。
    像这类大型的国际电影节每年都会关注各国著名导演的新作品,姜文在国际影坛上挂了号,也是一个人物,受到关注很正常。
    去年张艺谋和戛纳电影节闹翻,今年他带着电影去了柏林电影节。
    大导演有这种待遇,不怕没人理会,你戛纳不欢迎我,我可以去柏林和威尼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