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方征不说话,那人更坚信了自己推测,又毫不客气地朝着方征踹了一脚,把他踢倒在地上。
方征摔在地上,其实他提前察觉到对方的意图,本来是躲得过这一脚的,但他准备攻心为上。方征忍耐着恨意和怒火,先琢磨对策。
方征虽然被踢到在地,却并没有停止思考,记起来《山海经》中说过,有些氏族会操纵包括熊在内的四种野兽。这四种野兽是虎、豹、熊、罴。但其实熊和罴都属于熊。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兽伴的选择是三种,他需要据此赌一把,首先猜中子锋的兽伴是什么,这个人就不会觉得他无关紧要。
而且根据这个信息……方征回忆着相关记载,对子锋等人的来处,“虞夷”国的来历谱系,也大略勾画出了一个轮廓。
“豹子。”方征抬眼看着那个使者。
那人一愣:“你还真知道?”
猜中了。方征勾起个讽笑,那人果然不敢再动手,有些忌惮和狐疑地打量着方征。
方征心想,子锋身手灵活,奔跑速度极快,“豹、虎、熊罴”三种野兽里面,熊太笨拙,虎的耐力不够,只有豹子最符合子锋特质。这个时代的豹子,想必不是后世体型姣小的云豹或金钱豹。考古上有挖掘出比老虎更大的豹类化石,虽然在后世已经灭绝。但在这个动物体格都大一圈的上古时代,还是很有可能见得到的。
至于“虞夷”的来历……方征也大概摸清楚了。《海经》和《荒经》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小国家,依后世的眼光来分类,仅是氏族规模,其实不能被称为“国”。其中有好几个氏族,都会役使“豹虎熊罴”这几种猛兽,比如蒍国和中容国的人。在书中记载,他们都是“帝俊”的后裔。
《大荒东经》载: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使四鸟,豹虎熊罴。
这里的“鸟”就是野兽的意思,意思是帝俊的后人会驱使四种猛兽:分别是豹虎熊罴。
《山海经》中出现的十几处“帝俊”并非指同一个人,据后世学者考证,有时候是他自己,有时候指黄帝、有时候指舜帝、有时候指帝鸿,有时候又指帝喾,盖上古文献传讹之故。比如《山海经》中提到帝俊的妻子是娥皇,就是一处把舜写成帝俊的讹误。而在“役使猛兽”的“帝俊后裔”这一处,后世学者以《尚书·舜典》的文献比对法,提出了一个说法,认为这里的“帝俊”是另一处指舜的讹误。
毕竟夔、舜、俊和喾在甲骨文中拼写都一样。
《尚书·舜典》里记载,舜命令一个叫“益”的人,去训练百兽。益很谦虚,说自己要礼让于“朱、虎、熊、罴”之后。舜就说,你为长,他们跟着你。
“朱”在古江东话里就是“豹”,后世的人翻译时,往往翻译“朱、虎、熊、罴”是舜的四个臣子。但四个臣子约好了起猛兽的名字,起的还和《山海经》被操纵的兽类名字一致?这巧合也太奇怪了。更有可能他们并不是臣子,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猛兽。
方征记得父亲说过,“礼让”这种文质彬彬的美妙景象,充满了儒门粉饰的味道。更合乎事理的推测恐怕是,并非“礼让”而是“相争”。真相是“益”这个人,战胜了四种猛兽,并且掌握了驯服它们的手段,自然就成为了猛兽的头子。益既然为舜做事,后裔也自然习得了操纵猛兽的手段,在《山海经》中误被记成帝俊的后裔。
而且“益”这个人,据学者们另一番复杂的考证,推测和殷商民族的祖先“契”有关,在神话里描述为玄鸟所感而生。这和方征听说东方那边崇拜太阳鸟类是一致的。
方征也想了起来,“虞夷”的“虞”就是“虞舜”的“虞”,是上古常见的姓氏,出现了如此多巧合。方征几乎可以断定,东方的大国“虞夷”,是虞舜臣子和殷商民族先祖的融合,虽然“商”的朝代要几百年后才建立,但他们的祖先早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且已经变得如此强大。
方征咳嗽着站起身,倚在石壁上,他胸腹被踢得作痛,肩也肿了,不知道里面骨头有没有断。然而方征猝不及防伸出另一只手,扇了那个人一掌,“啪”的一声。那人竟然没躲开,脸上留下了五道指印。
“我赤兆饶不了你!”那人捂住火.辣辣的脸颊,气得眼睛都在喷火,猛地把方征惯在墙壁上就要往他头顶砸去。
原来这个人叫赤兆,方征冷冷哼道:“打死吧,然后子锋大人会替我报仇。”
赤兆的拳头危险地悬停在方征面前三寸,愤恨地颤抖着,他确实不敢动手打死方征。如果方征真如他所说的,像是兽伴那么重要,那就会得罪子锋。子锋跟他们不一样……可是,难道就平白牺牲自己的熊吗!?赤兆牙关咬紧,他不甘心。
洞口过道渐渐传来的喧哗声,是那些部落女人们走到了洞口,她们远远地就看见这边的火把光线,却在走进石穴大厅时,被那头巨熊的尸体吓得尖叫连连。
“都闭嘴!”赤兆呵斥那些吓得尖叫的女人,指着石穴中央巨大的空间说:“都进来,给后面的人留下位置。”
部落女人们和两个长老陆续全部进来了,子锋跟在最后面,他一进洞就看到方征靠在石壁上受伤的模样,皱起眉头过来,却又在瞥见赤兆脸上的巴掌和地上的熊尸时,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