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高慎行又指着徐十九大声吼:“而且,我们十九大队的大队长只有一个,永远也只有一个,他叫徐十九,不是我高慎行,听清楚没有?”
排副看看高慎行,又扭头看看徐十九,愣愣地点点头。
徐州战场的局势并没有因为砀山防线的重新稳固而有所好转,日军华北、华中方面军的两大重兵集团正沿着津蒲铁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往中原持续逼近,而**在决定放弃徐州退守大武汉之后,人员物资的转运却组织得极其紊乱无序。
直到今天,囤积在商丘车站的大量物资都仍未运走。
迁延数日,这一情报终于还是被小日本的航空侦察兵发现了。
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冈部直三郎中将当时正好在石门督战,老鬼子得到情报后立刻召开了阁僚会议。
第l军参谋长饭田祥一郎首先作了情况说明:“航空侦察兵报告,商丘火车站附近发现大量不明目标,尽管这些不明目标全都做了伪装,而且伪装得相当好,但是基本可以确定全都是战争物资,而且多半就是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苏联援华的物资。”
与会的高级军官顿时竖起了耳朵,去年年底中苏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对日军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此后苏联便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无偿或者有偿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大量枪支弹药、药品、化工原料甚至坦克飞机大炮。
凭借苏联援华的飞机以及地勤,中国空军在八一三空战之后得以重建,现在日军的长程轰炸机甚至都不太敢去武汉轰炸了,还有坦克,凭借苏联援华的t26坦克以及卡车,**甚至组建起了第一个机械化重装师——第20沛
潜伏武汉的特工人员传回消息,第沛的一部份已经开赴徐州战场。
除了飞机坦克,苏联援助中国最多的还是枪支弹药以及药品,早先**摆开架势要在徐州跟日军打大会战,势必得囤积大量战争物资,现在**人跑了,这些战争物资要想运走却没那么容易,考虑到陇海铁路运力低下,晚上要往后方抢运兵员,白天还要受到日军航空兵的轰炸于扰,来不及运走这批物资完全是有可能的。
一个浅显的事实就是,一旦截住这批战争物资,则**的战争潜力势必会遭到重创,没了枪支弹药,**拿什么来跟日军抗衡?没了药品,大量只是身负轻伤的老兵也将在绝望中死去,而不会迅速康复并重新踏上战场。
说白了,能否截下这批战争物资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武汉会战。
冈部直三郎虽然列席会议,但他只是来督战的,并没有贸然发言,看到冈部直三郎没有说话的意思,香月清司就知道这个决定只能他来下,不过就是否派部队深入兰封截下这批囤积在商丘的战争物资的问题上,香月清司却不敢轻下决断。
既然是抄截敌后,就不可能调动太多部队,最多也就一个支队,眼下**虽然放弃了徐州,但在整个豫东仍驻有重兵,一旦这个支队孤军深入,就极有可能遭到**重兵集团的合围,台儿庄惨败的悲剧就有可能重演。
虽说**在淞沪会战之后战斗力下降严重,但如果被**几十个师给围住了,既便是近卫师团或者第沛团,也同样吃不消,说到底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没有后方源源不断的人员物资补充,再精锐的部队也会被对手活活耗死。
不过香月清司的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一个通讯参谋匆匆入内,向第l军参谋长饭田祥一郎报告了一个最情战报:土肥原贤二未经过集团军司令部的同意,就率领第14师团主力径直从荷泽直插考城,奔着兰封去了。
显然,土肥原贤二也已经嗅到了气味,抢在军司令部做出决定前就做出了反应,目的是造成既成事实,逼迫整个第l军乃至华北、华中两大方面军的重兵集团围绕他来打,这老鬼子跟坂垣征四郎一样,狂妄,目中无人。
第54章孤军深入
土肥原贤二是日本特务系统中有名的中国通,这老鬼子自从民国年来到中国,已经在中国呆了足足二十五年,他不仅能讲流利的国语,还能讲山东、山西等好几种方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在中国甚至还有豪爽重义的美名。
提起土肥原贤二,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特务头子,却不知道这个老鬼子其实也是“荣耀的第十六期”的一员,他跟凶名昭著的冈村宁次、坂垣征四郎都是陆士同期的同学,顺便提一句,山西军阀阎锡山其实也是土肥原贤二同学。
土肥原贤二师从坂西利八郎,在谍报界的确是凶名昭著,但正因为他在谍报工作上太过出色,又因为在中国呆的时间实在太长,以致他的军衔晋升都受到了影响,从陆大毕业十年之后,冈村、坂垣等人先后当上了大佐,土肥原却始终在少佐裹足不前。
当冈村宁次在围剿东北义勇军当中名声鹊起,当坂垣征四郎主导了柳条湖事件,当别的陆士、陆大同学都在军界崭露头角时,土肥原贤二却一直呆在坂西公馆当他的副官,因为情报工作的特殊性,一直显得藉藉无名。
对此土肥原贤二表面上安之若素,其实内心是憋着一口气的,他绝不认为自己比坂垣征四郎、冈村宁次等同学要差,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给了土肥原贤二证明自己的机会,第十四师团自塘沽登陆,一路高歌猛进,连克保定、正定、石门、刑台、邯郸,磁县等地,被日本媒体鼓吹为华北战场上的一颗明星。
但跟在忻口会战中打出神一样战绩的坂垣征四郎相比,土肥原贤二的战绩仍要显得逊色许多,所以,这次当土肥原贤二从第l军参谋部得到**在商丘囤有大量战争物资的绝密情报后,他便毫不犹豫地命令第14师团从荷泽南下,直插兰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