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背景下,1969年,尼克松总统与苏联就限制战略武器(简称SALT)开始正式谈判。1972年双方签署协议,设立了进攻性武器增长的上限,并将每个超级大国的反弹道导弹发射场限制为1个(实际上变成了训练场,因为根据1969年尼克松最初的提议,美国要部署完整的反弹道导弹系统需要12个发射场)。美国的考虑是,既然国会拒绝批准两个以上导弹防御发射场,就必须在确保相互摧毁的基础上建立威慑。按这种战略导弹要求,双方的进攻性核武器已经足够(实际上远甚于此)造成无法接受的伤亡水平。没有导弹防御,消除了不确定性,确保了相互威慑。当然一旦威慑失败,结果也必然是整个社会的毁灭。
在1986年的雷克雅未克峰会上,里根颠倒了确保相互摧毁的方式。他提议销毁双方的所有进攻性武器,废除《反弹道导弹条约》,允许建立防御系统。他试图通过禁止进攻系统,把防御系统作为对抗违规的手段,从而抛弃确保相互摧毁理念。但是戈尔巴乔夫(错误地)认为美国导弹防御项目进展顺利,而苏联因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济基础无法跟进,于是坚持维持《反弹道导弹条约》。实际上,苏联三年后放弃了战略武器竞赛,结束了冷战。
从那时起,根据与苏联(俄罗斯)的协议,先是乔治middot;Wmiddot;布什总统,然后是奥巴马总统,削减了进攻性战略核弹头数量,减至每方约1 500枚,约为确保相互摧毁战略高峰时期弹头数量的10%。(削减后的数量也远远足以实施确保相互摧毁战略。)
核均势对国际秩序产生了矛盾的影响。历史上的均势帮助西方控制了当时的殖民地世界。相比之下,(西方自己创造的)核秩序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优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大。但由于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只在严重危机时才能使用的核武器,核武器的用途反而无意之间打了折扣。地区性大国可以通过拖长战争时间的战略,消磨发达国家公众支持战争的意愿,来弥补整体军事差距,比如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越南的经历,美国在朝鲜半岛、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经历,苏联在阿富汗的经历。(除了朝鲜战争,其他几场战争的最终结局都是经过旷日持久的常规力量冲突后,实力强大得多的国家单方撤军。)传统的战争学说是线性的,针对的是敌方领土,而现在出现了非对称战争。游击战不需保卫任何领土,但能集中制造伤亡,销蚀公众继续支持战争的政治意愿。在这种意义上,技术上的优势变成了地缘政治上的无能。
核扩散的挑战
随着冷战结束,现有核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威胁基本消失。但是技术的传播,尤其是和平使用核技术的推广,大大增加了获得核武器能力的可能性。意识形态分歧日益扩大,地区冲突旷日持久,都增强了获取核武器的动机,包括流氓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冷战时核大国相互之间没有安全感,于是产生了相互克制。但对那些核领域的新进入者来说,这一点不可能同样适用,更别说对非国家行为体了。核武器扩散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秩序中一个全面的战略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美国、苏联和英国谈判达成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并于1968年开放供其他国家签署。(美国、苏联和英国于1968年签署,法国和中国于1992年签署。)该条约旨在防止核武器进一步蔓延。非核国家只要接受保障措施,确保核项目纯粹用于非军事用途,有核国家就可以在和平利用核技术方面给予援助。撰写本书之时,这份核不扩散协议共有189个缔约国。
不过,这个全球防扩散机制难以成为真正的国际准则。有人攻击它是一种核种族隔离,许多国家认为它偏向富裕国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限制条款诱劝其他国家必须遵约,但常常沦为一种愿望,而不具有约束力。非法制造核武器的迹象难以发现,也难以抵制,因为它的最初步骤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授权的和平利用核能完全相同。该条约禁止但未能防止缔约国(例如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从事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保障措施的秘密核项目,也未能阻止朝鲜2003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在不受任何国际监控的情况下试验和扩散核技术。
当一国违反或拒绝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条款,打擦边球,或者干脆拒绝承认防扩散这一国际准则的合法性时,并没有明确的国际机制来强制其履约。迄今为止,只有美国针对伊拉克、以色列针对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这也是对萨达姆middot;侯赛因发动战争的因素之一),苏联20世纪60年代曾考虑对中国动手,但最终收手。
在通过协商放弃核计划方面,防扩散机制也取得了几次重要成功。南非、巴西、阿根廷和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先后放弃了核武器项目。那些核武器项目中有的接近完成,有的已经取得重要技术进展。同时,自从1949年美国的核垄断地位终结以来,核武器已被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以色列、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掌握,伊朗也处于核门槛水平。而且巴基斯坦和朝鲜已经广泛扩散了核技术。
新拥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意愿对核均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英国和法国的核能力只是对北约核武库的微不足道的补充。如果英国和法国被美国遗弃,且英法两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受到某个大国威胁,才会使用这一最后手段,或者凭借核武器在核战争中置身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设施首先是相互瞄准对方,并以两种方式影响着战略均势。冲突升级的风险可能降低在这个次大陆全面爆发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但是核武器系统易受攻击,技术也难以防范短程袭击,先发制人的诱惑成为这种技术与生俱来的特点,尤其是在群情激愤的情况下。总之,核扩散带来了典型的核困境:核武器降低了战争的可能性,但战争一旦爆发,惨烈程度将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