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页
    陈昌黎不屑地撇了撇嘴,意味深长地道:“某便先行告辞了!”说罢他便一甩袖子离去了。
    “您慢走!”季盛在后面俯身。
    他直起身来,看着天上的一轮满月,却是想起来女儿在小的时候就会缠着自己咏诗、写月亮,吃螃蟹。
    没想到这孩子的文辞,竟是成为压倒陈昌黎的最后一根稻草,季盛微微一笑。
    月光幽 幽,照着两地的至亲人。
    第四十章 论火器
    季岚熙收到季盛从京中带来的密信, 已是半月以后。
    她静静地就着烛光读完,随即就把信放置在烛火上,火舌贪婪, 逐渐把这一件隐藏在流言中的历史灼为灰烬。
    季岚熙写的那本《贞女传》引发出的陈阉风波,现在在京中已经正式有了一个名字:“妖书案”。
    妖书案一起,陈党诸人大大受创, 在万岁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陈昌黎老学士似是知道乞骸骨已经没有用了,只好告病回家, 现在内阁只有次辅还在苦苦支撑。
    京中一乱,陈党的眼线回防京都, 辽东这点小小的动作已经是纳不了诸位贵人的眼, 她在这边的产业也好安心一些。
    季岚熙现在所想的是, 该如何改变大郑现有的铳。
    火器的发展是跨时代性的,冷兵器和□□的威力完全不能在一个数量级评判。可以说, 谁首先拥有了火器,谁就能在战局中占尽先机。
    大郑是有铳和炮的, 只是还没有进行全国的铺开,各地方只有一些精英部队可以使用铳。
    京中有一营,名叫神机营, 里面的兵士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火.枪手,用来拱卫皇都,保卫京畿。赵衍来辽东便从盛京带了五十几支来, 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路子。
    大郑的铳,多为铁质、铜制,甚至还有用竹子做的,这种材料做的铳管, 不结实且容易炸膛,主要还是囿于现在冶炼技术的低下,无法制造出稳定且品质纯净的钢。
    除此之外,在城防和海战也有炮的出现,且威力甚大,火炮架于城墙对下急攻,就算是神仙也打不进来。女真人对大郑诸卫城垂涎已久,却迟迟不敢发难,未尝没有畏惧火炮的意思。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辽东的底子现在已经被榨干了,外面看起来威风赫赫,实际早早地就已经从根儿里烂起来,若真的兵临城下,那些城墙上的巨炮能否开火... ...恐怕连使用它们的炮手也不敢确定。
    总兵官耿满前几年一直上书朝廷,希望遣人来修,就算万岁爷不给人,给几两银子也是好的,我们这儿的老火器师父总不能不吃 饭吧,结果几年来书了好几次,也是三番五次地石沉大海,一点儿回音都没有。
    耿满纳闷,向朝廷里的同僚一打听,好么,那五六年的折子根本没被万岁看到,司礼监直接留中不发。他也是无奈,养着上上下下万人的嘴巴都以不是易事,何况最为破费的火器呢。
    季岚熙打算着,农事和冶炼几件事稍稍暂定,接下来就要发展生产力,开始制作火器了,光是有生产技术还不行,首先得能保证每年的产出的物资不被人抢走。
    季岚熙此时便是在广宁的火器局。在此之前她还遣人到辽阳、铁岭等各卫所,收集各种火器的数量、使用年限,辽东卫所自从奏折被留中后,对火器的记载是越来越少了,现在火器局里到底是个什么形式,就连长官都说不清。
    火器容易有炸膛的风险,因而火器局和火.药局一样,多设在人迹罕至的郊外,与兵营待在一处。
    那里像一个大仓,用来屯粮的大仓,用厚实的砖垒砌,只是大门要宽广的多。
    “咱们大郑最大的炮名为大将军炮,重达千斤哩。想当年咱们辽东的炮,那一开火,隆隆的,能炸到几里远,吓得蛮子四散而逃,嘿嘿!好几年没敢再来!”带着季岚熙进入仓库的是一名老师傅,能看出他年轻时也是典型的北方大汉,现在却佝偻着身躯,有些骄傲地说。
    老师傅名唤袁吉,祖上有蒙古血统,在辽东火器局已经干了半辈子了,专门配制火.药,研究火铳。
    季岚熙看了看他的手,那双手黧黑皲裂,且右手只剩下三指,断口扭曲不齐,一看便是在被什么威力巨大的物什炸的。
    “那现在呢?”她问。
    “现在啊... ...”袁吉混浊的眼睛猛地一亮,又暗淡下去,摇了摇头道:“没喽,都没喽,火器局已经三年没开门喽。”
    他一压钥匙,把门猛地推开,“小郎君既然想看看,那便看看吧,只是现在也没有甚么好看的了。”
    庞大的木门吱呀作响,从内涌出一股陈朽的气息。
    季岚熙看着屋内一片空荡,沉默了一会,道:“咱们的炮呢?”
    根据地上的压痕来看和书卷记载来看,广宁火器局的将 军炮至少有八门以上,均在平原野.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显庆年间有一门炮大破女真,为表其威力甚至还被封为武安将军。
    只是现在无论是那门将军炮,还是其余的炮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光秃的木制车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袁吉右手颤抖,缓缓地扶去木车上的灰尘,“小郎君,咱们的炮熔啦,都卖啦。”
    季岚熙眉头皱起:“是谁?耿满将军在此,怎能让人随意买卖这些国之重器,难不成是镇守太监梁中?”
    火器这个东西,就算真有人敢拿命去卖,也未必有人敢来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