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在西域商人酿造葡萄酒或者处理葡萄干的时候,关中种植的葡萄藤也开始挂果。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年份太短的缘故,果子少的可怜。
毕竟那么多的葡萄藤,最多的也只有七串而已。
最少的一串也没有,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不过在关中大量种植的王公贵族们一点也不在意,喜滋滋的让人把葡萄采摘了下来。
有些完好无损,晶莹剔透的宛如一颗颗明珠。
有些却被鸟啃食过了,露出了淡绿色的果肉。
有些……
和西域人不同,大秦的达官贵人可不会酿造葡萄酒,也没有酿造葡萄酒的概念。
于是他们舍弃了其他的东西,只留下了包裹在葡萄肉中的葡萄籽。
先是清洗干净,然后在太阳下去除水分,最后于阴凉处储存。
用的时候就拿一点出来,舂成粉末之后,熬成药汤。
又或者学习太华夫人和秦始皇,混合着蜂蜜熬成药膏。
达官贵人们要了葡萄籽,那些葡萄肉又去哪里了呢?
有的直接扔掉了,有的拿去喂牲畜。还有的倒在了田里,用于肥田。
达官贵人们自己吃自己的,那些在屋前屋后种植了葡萄藤的老百姓们却不是如此。
由于数量过少的缘故,老百姓们在遇到成熟的葡萄后就摘了下来,和家人们分食。
味道嘛!酸酸甜甜的。
就是可能因为光照不足的缘故,酸味大于甜味。
不过即使是这样,普通的老百姓们也很满足了,吃得欢快极了。
在吃之前,他们也没忘了按照官府传授的方法,小心翼翼的把里面的纸取出来。
这样的方法有些小麻烦,还不如吃了葡萄后吐籽。
只是谁也不敢这么做,害怕被抄家灭族。
毕竟关中的人谁不知道,这些葡萄籽是要拿去入药的。
如果皇帝、太华夫人、又或者王公贵族们知道自己吞进肚子里的葡萄籽是被别人从口里吐出来的,他们还能活吗?
这个答案不用想也知道,显然是不能的。
或许是六国遗民人才辈出,又或许是思维罕见的达成了一致。
在官府极力避免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人想到了这样的法子。
虽然不能对秦始皇嬴政怎么样,可是总能恶心恶心他。
一想起秦始皇嬴政吃过自己的口水,那种仿佛征服了一切的得意席卷而来。
只是他们在努力过后才发现,这个计划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六国遗民手中有刚刚成熟的葡萄吗?
没有。
别看关中种植了那么多的葡萄,可是没有一家傻乎乎的卖的。
至于葡萄藤结果,那更是不用想了。
当初的六国遗民根本就没有兴趣去栽种葡萄藤,所以也就没买。
更何况即使他们愿意,以他们的身份也买不到手。
因为虽然秦始皇嬴政大力推广种植葡萄藤,可是大部分的葡萄藤都被达官贵族们抢(买)走了,种在了自己的田里。
少部分也被关中百姓们带走了,栽种在了屋前屋后的位置。
西域那边,虽然仍然源源不断的送来不少葡萄糖。
可是少府要留下一批,种植在秦始皇嬴政的私人田地里。
还有一批自然就是王公贵族们的,每一次都快要抢疯了。
以六国遗民的努力,如果想要从大秦的王公贵族那里把葡萄藤抢到手,难上加难。
那换一个思路,从普通老百姓手里购买葡萄呢?
事实上,六国遗民不是没有试过,然而还是铩羽而归。
因为老百姓们种植的葡萄籽不能和王公贵族那样私留,必须一个不落的交给官府。
不过这活也不是白干的,可以免去一部分的税收。
上交的葡萄籽越多,免去税收的幅度也就越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哪里敢把葡萄给卖了?
至于偷偷的卖,那想也别想。
谁家的葡萄藤长了多少串葡萄,邻居们能不知道吗?
如果自己把葡萄卖了,日后又拿不出葡萄籽来,小心被翻旧账。
毕竟大秦可以相互举报的,又有让普通老百姓害怕被牵连的连坐。
第156章 还有18年可活
在这边界线上干活, 蔡奇志已经干了大半年了。
只是稍微有点奇怪的是,他不仅没有变得瘦骨嶙峋, 反而更胖了些许。
不只是他, 其他人也是如此。
几乎每一个人身体都很好,一点都不像是做了大半年的苦工, 反倒是掉进了福窝里。
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云清流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子民们。
即使那些人的思想教育还不过关,然而那还是他的子民。
民以食为天, 所谓的不亏待就体现在伙食上。
只要愿意干活,并且诚心干活,那么就能够吃饱。
不仅分量有保证, 味道也有保证。
除此之外,更是荤素搭配,补充人体的各项营养。
如果干的好,干的棒,干的哇哇叫, 那么待遇就更高了,不仅仅是荤素搭配,还有惊喜赠送。
什么油光水滑的烤鸡啊?什么油汪汪的猪蹄膀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别看蔡奇志是个将军, 可是也是过过苦日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