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页
    说是物种也不尽然,它的身体由风组成,不生智慧,以人族书写的文章灵气为食生长,平日里,生存在人族的丹田里,需要用时再以思维构想书信内容,灵气凝成龙雀,直接送往目的地。随后,龙雀化为墨字,展现给收信人看后,再不能复原。
    当然,也有的人是把龙雀养在外界,用时让它吞吃书信,再送往目的地,依旧化为墨字,不能复原,
    简而言之,一次性手机。
    因着各处风眼都由人族高层把控,林稚水也不清楚风之卵的产量是多少,但想来也不多,毕竟普通人族,还是用着飞鸽传书,驿站送信。
    嗯,他就是那个普通人。
    算算时间,报平安的信应该在他开始背书的第三天就到家了。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
    随后是兵马俑小哥的声音:“公子,有您的信件。”
    “信?”林稚水跳起来,急跑去开门。
    兵马俑小哥一笑,笑出两个酒窝,抬起手,让林稚水看手中信件:“我那天有看到公子寄信,陛下说或许会有回信,让我每日去看一眼。”
    林稚水细视信纸,落款有妹妹的名字。不止一封,只怕还有其他人的。“谢谢。”林稚水说,“辛苦你了。”
    林稚水心里一暖,“也多谢陛下挂心。”
    兵马俑小哥羞涩地挠挠头:“不算辛苦,来回的腿脚活动还没有我在军营里时的多。公子也不用谢我……”
    “要谢的!”
    “公子真的不用谢。”
    “要谢的要谢的……”
    “不用不用……”
    “要的要的……”
    两人沉默片刻,互相看了看。
    林稚水不动,兵马俑小哥也不动。
    林稚水:“是……还有什么事吗?”
    兵马俑小哥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难以启齿地:“就……可不可以……把那个假头还我?”
    林稚水“啊”一声,“对不起,对不起,我忘了。”连忙将假头拿出来还他。
    兵马俑小哥抱着假头,似乎抱着一个令他心安的东西。
    林稚水和他搭话,闲聊:“我看你年岁不大,像十六七岁的模样,为何要选择这般年岁?”
    既然是兵马俑,为什么不刻年纪更大一些,正值壮年的?
    兵马俑小哥笑出一双弯月,看脸蛋似乎年岁不大,“我就是这个年纪。”
    林稚水一愣。
    兵马俑小哥也一愣,挠了挠脸颊,迟疑地开口:“……公子,可以当做没听到吗。陛下没说,我告诉你就是逾矩。”
    林稚水欲言又止地点头。“那我们换个话题。”林稚水说,“我之前也遇到过一位英魂,据他所说,他没法离开他死后居住的地方太远,但是,陛下他……”
    兵马俑小哥紧绷的脸皮稍松:“这个可以说。我们陛下沉睡的时间长,灵气积累够多。你碰到那位,死去应当不足千年吧。”
    林稚水点了点头。
    兵马俑小哥又歉意地笑了笑,“公子恕罪,更多的我也不清楚了。”
    他向林稚水告退,出了门口后,突然又转回来,尚存青涩的脸蛋努力严肃起来:“还有,公子,我身高已超过六尺五寸,可举行弱冠礼,娶妻生子了,不是小孩子。“
    他忽又一笑,牙齿雪亮:“也能挥舞长刀杀妖的。”
    *
    林稚水拆开信认真览看,都是高兴他能成功逃脱,并且再遇机缘的——虽然林稚水没有说具体机缘,怕万一秦始皇大大有什么计划,自己说了后引发不好的连锁反应。
    寇院长尽管很无奈他又要请假,却也没催他回来,只叮嘱了三四次,十一月之前,一定要归家,避免错过升舍试。
    陆县令表示他不用担心林濛,有他照顾着,没谁能让小姑娘吃亏。她的学业也很不错,到八月份的学试,肯定能进前五。
    ——上届和下届的学试开始时间并不一致,倘若上届是正月农事未起时入学,下一届便是当年十一月砚冰冻时开考,再往下一届,就轮到来年的八月暑退时。三种时间轮流来。
    再是妹妹的信,写了整整三大张纸,从生活细节到安危叮咛,逐字逐句都是思念。
    林稚水拖着腮,笑得见牙不见眼。
    没想到居然真的会按照他寄信的地址把信寄过来,真是的,也不怕他不在那儿了。
    兵马俑小哥又来了一趟,送来了一个盒子,打开看,是一闪一闪发亮,雪白色,拇指大小的卵。
    整整的一盒。
    最上头还压着四个大的卵,也有鸡蛋大小了。
    兵马俑小哥:“陛下让我把这些风卵给您,小的那些是还没有养成的,不过,养它们用不了几天,十日就可以用来传信了。大的那四个,是已经成型的龙雀,敲一敲卵壳,它们就会出来吞食书信。”
    林稚水将那些风卵收好,又去找了始皇帝道谢。
    嬴政淡淡:“礼多。”
    林稚水笑眯眯:“人不怪嘛。”
    嬴政不置可否。
    林稚水看他没有不悦,分明还有所高兴的模样,决定趁热打铁,说一下自己心中的疑惑:“我一开始还以为您会教我帝王之术呢。”
    毕竟,始皇帝。
    “朕不会教你帝王之术,你不适合它。为帝者,高高在上,国掌于手。既可重忠臣,亦能容佞巧,皆运之为己用,眼光放于长久,非守眼前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