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6页
    “冷静一点,这是茶室!”高飏提醒,在混沌中寻求清醒。
    “切。”石臻停下,略不爽,热气吐入高飏耳道,酥痒。
    高飏脸红,跳下来,垂着脑袋,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想要这个男人?太迷了,这男人一点自己就蹿火,精神根本不可控,总想向着他迎。高飏真的很好奇,非常之好奇,究竟他们从前是如何相处的?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所有一切,高飏都想知道,很着急、很着急地想知道,即便记忆不在,灵魂深处似乎和他已经纠缠,不可分割。
    “干的时候告诉我,我滋润你。”石臻起身,看到低垂着脑袋,虾米一样的高飏,忍不住笑说:“走吧,干坐着也没意思。”
    “切。”高飏腹诽,不情不愿地起身,看一眼门口问:“直接去你家吗?”
    “现在只有五点。”石臻看一眼表,又看一眼高飏,眼神意味深长。
    “我不是那个意思”高飏无语凝烟,他只是多嘴问一句。
    “呵呵,我开玩笑的。”石臻笑,揉揉小狐狸的脑袋:“走吧,先回去,还有资料要看。晚饭叫外卖好嘛?还是我们先找个地方解决晚饭,再回……
    “回去吧,我想吃麻辣烫,行吗?”高飏提条件,其实午饭挺饱,他还不饿。
    “你在我家连烧烤都吃过了,还差麻辣烫。”石臻笑,穿好外套,向门口走。
    “烧烤?”高飏咬了咬嘴唇,没记忆,又不能说忘记,便顺杆子说:“可以吗?”
    石臻笑:“可以,可以。走了。”
    “好。”高飏忽然很高兴,欢天喜地地跟了过去。他想,管他记不记得曾经的烧烤,他可以把这次的烧烤写进记忆里。
    第184章 致电(1)
    回到家,石臻把手机丢给高飏点外卖,自己则去书房拿了笔记本出来,坐在沙发上看优盘里的资料。
    盘里就两个文件夹,一个关于十二支,一个关于同鹰十二支。
    十二支的文件夹里只有一个5兆大小的WORD,基本就是树形结构罗列,把能查到、想到的十二支,分门别类地罗列,展开,就算完事。
    同鹰十二支的文件夹相对就复杂很多,各种WORD、资料、图片、数据、简介……林林总总占了一整屏。这其中,就有关于同鹰保险金融推出的十二支产品的详尽信息。
    关于这只产品,全名叫“福袋十二支幸运签”,整体来说一共分为分红型保险和理财产品两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分红型保险叫“年囍”,为三支幸运签。其以一年一投为基准,金额分为年投资5万、15万、30万共三种险种,名字分别叫个人盈、家庭盈、家族盈。
    理财产品则有九种,九支幸运签,根据年去化率分,从4.5%到9%不等,分别为日日盈、月月盈、年年盈、5天添利、10天添利、20天添利、30天添利、180天添利、240天添利,它们合起来叫“全囍”。
    “年囍”三支加“全囍”九支,合起来成为“福袋十二支幸运签”。
    原来如此。石臻默默看着,又点开另一个关于公司介绍的PPT。
    同鹰保险金融成立于三年前,以保险业务起家,在强大的资本操作下,一年内便迅速在业界打响名气。
    第二年,同鹰推出福袋十二支幸运签之“年囍”分红型保险产品3款,虽然一直被业界诟病,但业绩却着实亮眼,公司也更是蒸蒸日上。
    半年后,同鹰再次推出福袋十二支幸运签之“全囍”理财产品9款,同样业绩骄人,客户争相购买。
    然而,就在大家还沉浸在高额回报的美好泡沫之中,一年半后的9月,也就是“十二支幸运签”推出整两年,同鹰保险金融突然爆雷!全城三十三家分公司一夜间全部搬空,位于市中心的总部同样人去楼空,大门紧锁,一切仿若幻梦。
    “真是恶魔在人间。”石臻看着资料,表情严肃,望着屏幕上一排一排受害人数据,忍不住骂道一句:“畜生,害了那么多人。一次爆雷,所有买保险的、买理财的,七万多人,无一幸免。”
    “七万人!”高飏听闻,脸上露出惊讶:“都买了十二支?”
    石臻皱着眉说:“嗯。涉案额高达75亿。”
    “这么多!能追讨回来多少?”高飏看石臻严肃表情,显然是被气到了,忍不住问: “负责人抓到了吗?”
    “一个月前在在C城刚落网。”石臻看着一些落网的资料和图片回答:“老板带着妻子和主力骨干在逃期间被捕,现在起诉阶段。他们已经逃到C城港口了,估计是想偷渡,好在罪案局行动快,一网兜。”
    “钱呢?”高飏问。
    石臻回答说:“钱都不见了,账面上的余额只剩三分钱。根据有关人士预估,暂时能追讨回的资金额度估计也就一两千万吧,杯水车薪。其它钱应该早就被他们转出去了,很难追讨。”
    “如果还不出这些钱,这些人就该把牢底坐穿。”高飏气愤地说。
    石臻冷冷说:“老板的一对儿女现居海外,骨干里也有小孩或家人在外边,这些钱可能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上。让他们吐出来,很难。”
    “唉,只能追回那么点钱……他们花着这种丧良心的钱,不心虚吗?”高飏心中不平,摇头无奈道:“那些被骗的人实在太可怜了,这得崩溃多少人,多少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