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战场上杀敌,难免仪容狼狈。
反观霍统领,回来后便整发换衣,依旧容颜俊美,端正雅致。
臭美一道上,他们比不过。
霍延问:“可要传信至庆州?”
“当然,”楼喻颔首交待道,“明日入京落定后,立刻传信回庆州,让王府、总衙副部及以上官员做好入京准备。”
“是。”
五月廿七,庆军从桐州昌奎拔营,于金轮照耀下向京城进发。
旌旗蔽日,刀戟遮天。
浩浩荡荡的队伍如长龙般奔涌蜿蜒。
京城已无守将。
老百姓们壮着胆子爬到城楼上,极目远眺。
他们从早看到晚,从清晨站到黄昏,从东方鱼白等到金乌西坠。
终于——
猎猎旌旗映着漫天霞光而来。
“庆军来了!庆军来了!庆军来了!”
“是东安王啊!是东安王啊!”
“快!咱们快去迎接!”
“开城门!快开城门——”
如火星溅入油锅,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他们激动地奔下城楼,大开城门,秩序井然地涌至城外。
京城中尚存一些官员。
他们本就忠于朝廷,知道东安王乃天命所归,便召集百姓于城外排起队伍,并组织乐队列好阵仗。
当最后一缕光芒消失于天际时,他们等来了浩然正气、锐不可当的庆军。
军队中,一抹明黄帅旗格外夺目。
其上硕大的“安”字庄严华贵,气凌霄汉。
“真的是东安王啊啊啊啊!”
“快!快奏乐!”
霎那间,锣鼓齐鸣,响彻苍穹。
他们听说了,启州当初就是这样献城的。
京城总不能连启州都不如吧?
城外百姓分列两旁,尽皆击掌喝彩。
庆军于城外三百步驻足。
京城官员立刻跪地齐呼。
“请东安王应天受命,出震继离!”
“请东安王匡扶社稷,肃清朝野!”
“请东安王端本溯源,整顿乾坤!”
三声请愿,足以震撼人心。
百姓皆俯跪于地,行面圣大礼。
片刻沉寂后,数百人马簇拥一人来到阵前。
众人忍不住抬首去看。
东安王骑在马上,麟凤芝兰,贵不可言。
“汤贼伏诛,奸宄已除,尔等不必再受兵戈扰攘之苦,都起来罢。”
东安王声音清越,语调雍容,如冬日一盏温茶,瞬间抚慰众人惊惶日久的内心。
竟有人忍不住泪洒衣襟。
因为太激动了。
嘉熙二年五月廿七,东安王楼喻率兵入京。
百姓箪食壶浆,众官俯首称臣。
此为——
天下顺服,四海归心。
楼喻缓步走向朱红色的宫门。
宫城内外,残血如墨。
他踏过烈士的鲜血,穿过禁卫军们奋不顾身守卫的宫门,仰首看向巍然而立的广德大殿。
星幕苍茫,白玉饮血。
楼喻拾阶而上。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完这一阶段了,太开心啦!
这几章的写作思路如下:
攻取昆州(为体现庆军强大)→启州献城(为体现众望所归)→劝降桐州(为体现汤失人心)→昌奎终战(是登基的最后一步),这四件事,每一件的过程和意义都不同。
如果说喻崽登基是高潮,那么这些都是高潮前的必经之路,正是这些一步一步将喻崽推向皇位。
我本身不怎么接触军事,对我来说,写打仗真的是个难题,给我一个选择的话,我更想一笔带过。
但我不想辜负喻崽,他在前文那么努力地练兵,到头来如果一笔带过,那么他和那么多人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
我更不想辜负支持我的读者朋友,我相信更多的读者是愿意一步一步看着喻崽是如何登基的,我得对大家负责。
所以我硬着头皮去请教军事迷朋友,绞尽脑汁写我本来并不感兴趣的战争,就是为了对这篇文、对大家负责。
这几章经常有读者朋友很着急很着急,其实我也很着急,谁不想看到喻崽摘取胜利果实的那一刻?
高潮不难写,难写的恰恰是前面的铺垫。
所以这几章我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尽量让自己按照设定好的节奏来写,避免被大家的热情带偏。
写完这章,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对不起喻崽,没有对不起读者,也没有对不起这篇文。
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不管怎么说,终于写完这一阶段,真的很开心!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鞠躬!
第一百零三章
“快!这里还有脏!都擦干净点!”
“哎呀,放歪了,全都重新摆!”
“红绸不够了?那还不快去买!”
“龙袍千万不能马虎,都绣仔细点儿!”
京城上下,全都为登基大典做准备。
宫门内外的残血已被洗刷干净,整座皇城焕然一新。
广德殿外的白玉阶重回纯洁无暇。
尚衣局的绣娘们夜以继日,忙得不可开交。
京城的百姓也全都喜气洋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仿佛过年过节般热闹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