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1页
    一问才知道,百姓们曾经也修缮过,可是修缮以后住不到一年又因为敌人前来抢劫,烧杀抢掠,屋舍一样再会倒塌。
    久而久之,没有几户人家愿意修缮。
    城中破败,看着就不像是一座有衙门的城,反而像是一座废弃的城。
    麦子全部种下,女工们回到了家中,休息没有三天,官府又招募她们围着城墙种荆棘,那是一种名为千年青的荆棘,抗寒抗旱,可以长到六米多高,沿着城墙密密麻麻的栽种 ,一直种十米宽。千年青浑身都是利刺,长长的,尖尖的,但是每年秋天它会结果,结出来果子就成人大拇指大,味道酸甜,成熟后黄黄的,甜甜的,水嫩多汁,味道很好。
    需要她们种植的范围是,除了城门,其余的地方全部被包围住,把这座城围的密不透风。
    千年青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砍掉上面的,只要不挖根,来年它又继续生长。
    是阻挡敌人的办法之一,以后不需要再花钱种植,千年青的根会扎根到地下很深很深的土壤中。
    开工种千年青的第一天,就有守在城门口的士兵们好奇的问,沈大人,您让她们种荆棘干什么?rdquo;
    阻挡敌军啊。rdquo;沈清和乐呵呵的在一边看着大家栽种,都是做农活的好手,只要稍稍讲解讲解,都会种。
    阻挡敌军,大人莫是骗在下的吧?rdquo;守城的军士不相信,就凭大人让人种下的那一米高左右的荆棘,就能阻挡敌人,还要他们干什么,开什么玩笑。
    摇着头,不相信。
    骗你,本官还没有那个雅兴,拭目以待。rdquo;
    一个月以来,城墙加高了七米,该修补的地方也修补的差不多了,做工的男人们转战城西,城西基本上是一片荒芜,没有房屋,沈清和打算在这片建立一个自由交易中心,靠近城门,进进出出也方便。
    除了自由交易市场,还得有客栈,有各种店铺,以及住家的宅子,都要有。各种配套设施全部都要齐全。
    忙忙碌碌中,转眼就是五个月,威西城如今大变样,城内街道干净整洁,百姓安居乐业。
    各种商铺生意也红火了不少,歇脚的商旅们,也愿意多停留一两日。
    沈清和采购不少优质皮毛,还有一些土特产,让人送节礼回京城。随行送去的还有一张纯白色的虎皮,送给疼爱原主的祖母。
    冬日来临,外面已经飘起雪花,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能看到成效,城内一半的房屋全部是新盖的,全部卖了出去。
    只要是倒塌无主的屋舍,官府收拢后全部重新盖,不愿意盖新房子的百姓,也全部迁往一个区域集中居住,一样是面积换面积,他们也不吃亏。
    其余的屋舍全部推到重新盖,全是一进,二进,三进的宅子,按照区域统一规划,每座宅子内都有一口深井,还有一个大地窖,几分菜园子,几颗果树。
    院墙内都是统一种两圈千年青,防贼。
    如今就是八十里外的军营,也是到处种满千年青。
    第112章
    威西城的范围扩大了一倍不止,城墙无法包裹的范围, 种植了密密麻麻, 二十多米宽的千年青。给日后加建城墙留出了地方。
    如今的威西城,被高高的荆棘围成了铁桶一般。
    踩在雪花上, 咯吱咯吱rdquo;的响,镇国公在城内那破旧的将军府, 也修缮一新。今日大将军府宴请众将, 每年一次,是战前一次聚会。
    沈清和也应约前来参加,镇国公已经把威西的变化具表圣前。
    全是新任县令的功劳, 没有夸大,没有添油加醋,只有客观的评说。
    一众将领对于新来的县令, 也是佩服不已, 多少任县令没有做到的事情,一个二十不到的年轻人做到了 。
    让威西大变样, 四个城区, 各不一样,城内五个区域,县衙与其周边衙役以及边关将军军士的家属, 居住在城内中心地段。
    周围是城东, 城南,城西,城北, 都是重新规划过的,就是不愿意盖新房的百姓居住的地方,除了屋舍没有动,其余的都有改变。
    每一个区域都有衙役巡逻,基本安全还是有保障。
    几位相熟的将领,主动与沈清和搭话,他们家属现在居住的地方,也是眼前的县令出力。没有沈县令哪有他们家如今的舒服日子过。
    家里父母,娘子,孩子住的安乐,舒服,家中也不用他们担心。可以全身心的在军营训练,值守。
    镇国公与沈清和坐在一起说话,更多是镇国公在听,沈清和在说,主要的是说明年的规划,除了继续修蓄水库,还有鼓励百姓们开荒种地。
    因为年年战乱被抢,沈清和也给京城的皇帝呈上过一封奏折,恳请皇上,减免威西百姓的赋税,列举多年被敌人抢掠带来的苦果,百姓的艰难。
    不管皇帝是真的体谅百姓还是做的高姿态,反正威西免十年所有赋税,免十五年兵役,自愿的不算。
    威西人口不多了,免兵役也是想此地百姓休养生息,多繁衍后代,以后再征兵役。
    几次接触下来,镇国公很喜欢眼前的年轻人,有谋断,有想法,又有善心。这样的人,才是值得结交之人。
    想到自己的嫡幼女袁蔓蔓,自小体弱,已经及笄,他与长公主也不敢给她相看人家,一是怕她的病体熬不了几年,去婆家反而遭罪。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