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2页
    请作为例外予以照顾,但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巴尔比和达
    沃决定采取一个大胆的冒险行动。
    8 月20 日上午,法国电视一台采访组一行将乘专机离开巴格达回国。巴
    尔比给刚刚睡醒的佛罗利安喂了半奶瓶香摈酒,小家伙在酒精的作用下,不
    一会儿就安然入睡。于是,巴尔比用毯子和几层尿布把孩子包裹起来放进一
    个帆布旅行包里,临走还没有忘记把孩子喜欢的绒毛青蛙也装了进去。
    等待在旅馆的达沃从巴尔比手里接过这个特殊旅行包,便和采访同事一
    起匆匆赶往机场。机场大厅内旅客不多,却布满了伊拉克军警。对于出境的
    西方人检查得格外仔细。不知怎的,小佛罗利安竟在这时候醒了,啼哭不止,
    手脚乱动。达沃背着这个旅行包从军警身边走过,紧张至极。幸亏采访组的
    其他人见机立刻围拢过来,大声说笑,才掩盖住婴儿的啼哭之声,顺利地走
    上飞机。几小时之后,他们一行抵达安曼。达沃给巴黎打去长途电话告诉婴
    儿的母亲:我将给你带去一件惊人的礼物!次日凌晨,在巴黎机场上,
    佛罗利安终于和他的母亲团聚了。
    和外国难民比起来,中国在科威特的劳务人员要算幸福得多了,他们受
    到了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保护。随着科威特局势越来越恶化,8 月13 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果断地作出了不惜一切代价接运我劳务人员和侨民平安
    回国的决定。
    14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的谈话:中国政府决定采取
    措施撤离并接回滞留在科威特的中国公民,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将负责照料
    和组织中国公民的撤离。
    到1988年末,中国在科威特的劳务人员达1.5万人,后因承担的项目已
    大部完工,又没有新的项目续签,有些人已陆续回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
    在科威特的中国劳务人员仅剩4700多人。滞留在科威特的中国人员听到中共
    中央和政府的决定后,激动不已,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根据国内的指示,中国驻科威特使馆立即讨论和落实撤离工作。会上决
    定了撤离的原则:劳务人员撤离和使馆人员缩减;劳务人员先撤,使馆人员
    后撤;群众先撤,干部后撤;馆长和少数同志留守,必要时最后撤。如果台
    湾和香港同胞提出给予撤退帮助的要求,则尽力满足,不要丢下一个同胞。
    交通工具,特别是车辆,这时跟生命连在一起,护车备油成了头等重要
    任务。使馆为确保撤离行动顺利进行,向伊拉克方面提出了给予协助的要求。
    在伊方答复之后,把撤离时间定在8月20至24日。第一批共1818人,20
    日出发;第二批1452人,22日上午出发;第三批975人,22日晚撤离;第
    四批454人,23日撤离。一些提出请求的台胞、港商和华人随同撤离。
    8月20日早上,第一批撤离的人员在弹痕累累的科威特电力部广场集合
    登车。车队安排了领队、副领队,每辆车均有车长,还备有必要的食品、饮
    水、药品和汽油。车前玻璃上贴着车号和五星红旗,车身有用阿文、英文和
    中文写成的中国字样。车与车之间规定了联络信号,以便前呼后应。7
    点整,当车队徐徐开动时,人们频频挥手,北京见!一路平安!的
    呼喊声响彻科威特市上空。
    在快到伊科边境时,车速放慢。只能容三辆车并行的公路上竟形成五六
    辆汽车一起挤行,不少汽车还从两边沙土地上抢着夹塞。到了离边界约
    两公里处,车队被冲散,上万辆汽车拥挤不堪,真是水泄不通,寸步难行!
    叫骂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为了节省油料,车内不能开冷气,
    车身被太阳一晒,温度比外边还高,人们只好走出汽车,在50多度的气温下
    乘凉。这样熬了两个多小时,才见车流缓缓向前移动。车队于22日凌晨
    到达伊拉克约旦边境。同日,这支浩浩荡荡的中国车队经过千里跋涉到达
    约旦首都安曼。中国驻约旦大使向大家转达了国务院的慰问,并告诉大家,
    中央派了5架专机来接撤离人员。人们眼里噙着泪水,热烈鼓掌欢呼:祖
    国好,社会主义的祖国真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这次中国劳务人员的大撤退还有一个组成部分,那就是台湾派往科威恃
    的承包建设工程人员的平安撤离。他们因没有政府机构的保护,处境更加艰
    难。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大力相助,使他们安然脱离险境,谱写了又一部海
    峡两岸一家亲的新篇章。
    刘正瑞是台湾中华工程公司科威特工地负责安全的督导,该公司的业务
    是维修科威特国际机场的跑道。伊拉克入侵后,机场成了重点警戒区,台湾
    劳工们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刘正瑞后来回忆起滞留科威特的日日夜夜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