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万端。他在发表于台湾《中国时报》上的一篇手记中这样写道:
当我们的车队在8月22日凌晨踏过约旦和伊拉克交界的边境、离真正的
自由之地还有数公里之遥时,我突然害怕这个垂成的自由希望在最后关头破
灭。所以当看到自己人沿着车队找到我们并喊着你们自由了! 你们安全了!
时,我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回想过去10 多天的日子里,几度被伊拉克的
士兵用枪顶着肚子、脊背,眼看着辛苦经营的工程不保,整日里受战火、枪
炮威胁,所有感触都在一刹那间涌上来,一幕幕胆战心惊的画面又在脑中出
现。这18 天,就像一场噩梦..。8 月2 日,鉴于科威特的危险局势,中华
工程公司驻科威特经理丁光渝打电话给台湾外交部驻科威特代表葛延森,
问起有没有撤退劳工的计划。葛回答说没有。丁光渝问:对这里的劳
工兄弟的处境如何考虑?葛延森说:我这个办事处也不是正式的政府机
构,力量有限啊!那怎么办?我现在也自身难保,只好请各位自求
多福了。
当在科劳工的生命安危系于一发之际,台湾外交部的葛代表竟然采
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当丁光渝放下电话,把这一答复转告大家时,群情激愤,
焦急、失望、愤怒、沮丧..人们心情更加沉重。怎么办?经过开会研
究,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尽快做好准备,安排撤退。
局势越来越危险了。刘正瑞又为随队来的家眷发愁,要想个办法把她们
送到安全的地方。到哪儿去好呢?对,找中国大使馆!第二天,他找到
中国大使馆。毕竟是骨肉同胞,使馆人员立即热情答应提供帮助,将大部分
劳工接到使馆商务处住了下来。
台湾外交部代表葛延森早已自己逃跑了,台湾方面又始终没有撤退
计划传来,形势越来越紧张。在此情况下,刘正瑞通过中国驻科威特工程公
司向中国大使馆探询能否帮忙撤退。中国使馆向国内请示,得到的答复
是:尽力照顾好台湾同胞,撤离时要优先照顾。当刘正瑞将此消息告诉
大家时,台湾劳工们一片欢腾。在这孤立无援、求助无门的情况下,祖国大
陆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些人激动得哭了。
撤退时间定于8 月18 日,路线是从科威特经巴格达再到安曼,这是伊拉
克政府唯一开放的线路。大家立刻分头准备。后来,由于工程方面的一些事
情没有处理完毕,一直拖到20 日,车队才跟随中国使馆的撤退队伍一起出
发。这次撤退,中华工程公司技术人员及家属共136 人。中国大使馆给每人
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使馆的人员还表示,如果到安曼后搭机返台有
困难,可安排他们先乘中国民航飞机到北京,然后取道香港转赴台北。对这
种无微不至的安排,台湾的劳工个个感激万分,提出要以重金酬谢。使馆人
员坚辞不收。他们说:我们是一家人,骨肉同胞情谊难以用金钱表达。
经过长途跋涉,走了三天两夜,车队于22 日凌晨通过了伊拉克最后一道
关卡。中华工程公司的何总经理及两位副总经理在约旦境内迎接。当他们看
到带队的中国有色金属公司驻科威特经理陈若颐时,几位泪不轻弹的男子汉
却抱头痛哭起来。
何总经理说:谢谢大陆同胞的关照,我实在没法用语言感激你们
啊..
陈若颐赶忙回答:这都是应该的,我们是一家人嘛!
分别时,大家互相握着手,挥动着臂膀,两眼噙满了泪水。再见!再
见!lsquo;再会!再会!人是暂时的分离,心却永远地相连!
海湾危机牵动了全世界人们的心,欲知美苏两个大国加紧磋商的情况,
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八章美苏加紧磋商
加紧磋商为争夺,力不从心无奈何;
旧日盟友不甘弃,藕断丝连难定夺。
自从1990 年8 月2 日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加
紧磋商,协调行动。然而,前苏联政府鉴于海湾危机本身的是非曲直和远期
的战略考虑,它对海湾危机采取的立场是:面对危机迅速加入了反伊拉克联
盟,同时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燃起战火;开战以后尽力防止战火
扩大,始终主张政治解决。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已乔夫,从伊拉克武力侵占科威特的第一天起,就谴
责伊拉克的行动。伊拉克军队进入科威特仅9 小时,原苏联政府就发表了声
明,强调任何争端不管它多么复杂,都不能为使用武力寻找借口。事态的
这种发展从根本上违背了阿拉伯国家的利益,为中东冲突的解决设置新障
碍,同国际生活健康化的积极趋势背道而驰。声明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