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笋跟泡萝卜都是一个口味的,酸辣脆爽,确实开胃。乾隆很喜欢,他也不避讳这一点。但是连吃的也不能有自己喜欢的,只管跟对方往一块靠,这就有点自虐了。你说你当个皇后,要是不能叫自己享受最好的,连这个最基本的你都不能达到,那你这皇后做的也忒没劲了。
她就主动将菜推过去,吃你爱吃的吧。喜欢吃给你拿两坛子也行。宫里没人吃泥鳅,但是在外面想买到泥鳅是轻而易举的事,并不稀罕,也不贵。
皇后笑了笑,还是夹了一筷子泡笋,“儿媳倒是吃着这个味道更清爽。少不得讨嫌也要一坛子。”
笋这玩意,以现在的运输条件运来可不容易。还都是弘昼孝顺进来的。弘晖也爱吃,真没多余的给她。
林雨桐却点头,“泡着的莴笋还有,给你带些。这个笋你少吃为上。你肝不好,不可多吃。”
皇后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讶异,太医也说她的肝不好,但这一眼就看出来,着实有些惊讶。她嘴上应着,心里却有些希翼,着实也是想跟眼前的人打好关系。便试着拉近距离,“儿媳瞧这里着实简陋,皇额娘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叫嬷嬷递进宫里……”
林雨桐:“……”这里哪里简陋了?说真的,论起舒服程度,可比宫里舒服多了。就跟谁没在宫里住过一样。她只笑笑,点头说了句好。
乾隆看了皇后一眼,深觉她不会说话。皇额娘住的简陋?那你的意思住哪里不简陋呢?住在圆明园?或者干脆咱们搬回宝亲王府,把皇宫给皇阿玛和皇额娘住好不好?便是没这一层意思,那也是在指责朕没给安排好呗。住这里不是朕安排的,是皇阿玛自己选的,这跟朕孝顺不孝顺真没关系。再者说了,需要什么找你?那之前朕没关照到,岂不是叫嫡母受委屈了?
一样的话怎么说出来就那么不动听呢?
乌拉那拉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又做错了,被皇上甩了一个冷眼过来。细细想想,并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呀。女人家需要的东西跟男人家需要的东西本来就不一样,嫡母需要什么,难道要跟庶出的儿子要?当然还是女人家之间好说话嘛。这话错了吗?
来的时候好好的,走的时候两人别别扭扭的。弘历的眼睛都不带扫一眼乌拉那拉的。
可林雨桐是真没啥时间管了,她和四爷这几天都挺忙的。
四爷那边的玻璃终于出来了,叫了人,在院子边上盖了玻璃暖房。刚开始做,工艺上算不得多好。但是只做暖房的话,却足够用了。在暖棚的设计上,玻璃顶上还加盖了一层,不会全盖住,行程一个斜坡的角度。能每天保证一定的阳光照射,在有大雨大雪的时候又不会直接压在玻璃棚顶上。
哪怕是加盖了一层,却也不会很高。为了保暖,用的是坑棚。从地平往下挖了一米五左右的坑,如此能有教好的保温效果。墙体上再加上火洞,天冷的话里面随时可加温。
四爷要干点啥,那用人根本就不由愁,只说啥时候要,人海战术也得干出来的。
林雨桐呢,早前就泡了西红柿籽,这东西现在能种了。
说起这个西红柿,现在都叫它藩柿子。这东西早有,但一直没人吃它。
最早懵懂的来到大清的时候,整日里就怕露馅,这些东西她哪里想的起来。等到跟四爷回来的时候,忙这忙那的忙了一辈子,吃的也都不差,还真没想过一定得吃口啥。倒把这个小小的东西给忽略了。后来,她甚至想,宫里不吃,保不齐民间有人持呢?
于是,她还真想过查一查资料,结果在《绿野仙踪》中看到这么一句话:不想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
这个《绿野仙踪》是清朝李百川所著的,大概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前后。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没这本书。但由此也可见,大家对这个西藩柿子的普遍认知就是‘中看不中吃’,但当做观赏种植却不稀罕。四爷是个比较严谨的人,对这玩意他早前也没在意过,见林雨桐认为西红柿是清朝从国外引进的,他就摇头,叫林雨桐去看一本叫《植品》的书。他说那是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是明朝赵函所著。他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后来他又拿了王象晋的《群芳谱》,“这两本书是一个朝代的,成书相差也就三两年。可以相互佐证。”
然后林雨桐就觉得吧,可算是追朔到根上了。后来在1983年,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出土有陶器、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并有稻粒、果品、兽骨等食物遗存发现。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植物种子。经过培育发现,这些种子属于西红柿,也就是番茄!
这一类的新闻谁看过都是扫一眼就过的,林雨桐跟四爷当时是一块看的新闻。然后她还傻乎乎的没有意识,四爷就先问她一句,“如果汉代就开始栽培西红柿,那这西红柿是作为观赏植物呢?还是食用的水果蔬菜?汉代的西红柿种子是国外传进来的,还是我国本土的?后来它是本来就有,只是存量少……还是绝种了,直到大明才引进回来的?”
林雨桐:“……”我哪里知道?你不问我都当过耳风了好吗?
然后四爷当真为这个翻了很多典籍,但是无奈:这玩意还就真成了一庄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