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若愚没有回头,他好像没有听见,又好像听见了,却故意不答。顾青的声音飘散在风里,坠落到江上,一点点成了碎星,铺在浩荡的江水上。
山门外的结界似乎有了感知,出来了两个年轻弟子,他们太年轻了,都不认得顾青。只是看她也一身月白天青的剑袍,就好生问道:“这位师姐,何事要在此喧哗?”
顾青打量着他们,莞尔:“和朋友道别而已。”
她收好镜子,决定先入山。那两位弟子却见她面生,道:“这位师姐,请稍等片刻,容我先去回禀文长老。”
“好。”
顾青并不勉强,她在回来的路上就听曹若愚说了临渊的情况。年轻人哀哀戚戚地说孙掌门去世了,孙掌剑受了重伤,他们离开前都没有醒过来,所有的担子都压在文长老身上,那人瘦了好多。
曹若愚长叹,面上全是与他这个年纪不相符的忧愁。顾青也是倍感沉重,那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她有过之而无不及。
没多久,文恪就被人请了过来。多事之秋,他不得不让临渊弟子多加防范,遇到面生的多做盘查。可他见了那个背影,忽然脚步一顿。虽然十年岁月已过,但那身影却始终清晰如昨。
文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轻手轻脚走了过去,低声唤着:“师姐?”
顾青转过身,看似平淡的笑了笑:“小师弟,别来无恙。”
临渊的风卷过她腰上的辟邪传音铃,天光勾出她朦胧的轮廓,像是镀了一层金子,迷离的如同一场美梦。
文恪红了眼:“师姐真的是你?”
“是我。”顾青端详着他清瘦的脸,忽地哽咽了,“你真的瘦好多。”
文恪摇摇头:“我没事。”
他抹了下眼角,“师姐,我们进去说。”
“嗯。”顾青与他并肩而行,问道,“眼睛好些了吗?”
“还是老样子。”
“以后别熬夜,烛火太暗了伤眼睛的。”
“没关系,我习惯了。”
他们轻声说着话,好像中间隔着的十年光景都不复存在。顾青将那面九转还魂镜交给他:“一个叫曹若愚的小孩让我还给你的,他说你是他很重要的朋友,等以后万事平定,他再来找你。”
文恪脚步一顿,眼前浮现出那张年轻的笑盈盈的脸,踌躇着问道:“他怎么不进来?他要是来了,小楼他们来了吗?”
顾青脸色不大好看,文恪收了自己的镜子,上面似乎还残留着那个年轻人的体温。
他意识到,这次的事情很不简单。
“誉之,你我都要做好准备。”顾青微叹,没有言明,但那种如泰山压顶般的紧迫感还是让文恪心中惶惶。
顾青平静地向他讲述了一切。
一条山路蜿蜒,他们路过九渊岩,路过上边遒劲有力的“临渊”二字;他们穿过松林竹海,穿过那棵特别的枫树。
顾青刚好说道薛闻笛随薛思一道进了夜城。她望着茂密的状如伞盖的枫树,倏地落了泪:“誉之,我现在特别想念师兄,我特别想他。”
她毫无征兆地哭了起来:“从前他在的时候,我以为再苦再难天都不会塌,可是现在天好像真的要塌了,我根本撑不起来。”
她是被称作孙雪华的左膀右臂,但俩人之间的差距依旧是一道天堑。她甚至会自私地想,如果师兄还在,她一定会去求他,求他救救施故,求他再想想办法,师兄一向最有办法的。
可是现在不能了。
葱郁的竹海还是那片竹海,枫树还是那棵年少时就陪伴在她身边的枫树,可树下对剑的两个少年都不见了。
文恪无言,忧心忡忡,脑海里回想的全是那天在思辨馆,曹若愚问他说,文长老,你为什么不出山呢?
为什么呢?文恪这样问自己。
他若是能离开临渊,若是去到骨河边,若是也能和师兄师姐站在同一条阵线上……
你不弱的,文誉之,你明明可以拔剑。
文恪的内心在叫嚣,震耳欲聋。
顾青止住哭声,说要去见孙夷则。文恪咬了下唇,对她说道:“师姐,我让人带你去。”
顾青一愣:“那你?”
“我要去找曹若愚,现在就去。”文恪似乎下定了决心,连平常总是迷迷糊糊的眼神都亮了许多。
顾青讶异,却又在一瞬间醒悟过来。她在这人的眼神中读懂了某些情绪。她知道她这个师弟贯来温顺听话,喜欢隐于人群中,隐匿锋芒,不愿与这红尘相争。
但现在,他决定出山了,离开这个养育他却又无形中困住他的地方。
年轻人总该要振翅高飞,只是文恪的少年意气来得迟了些。
顾青点头道:“你去吧,剩下的就交给师姐。”
“嗯,谢谢师姐。”
文恪清醒地知道自己很冲动,但此刻他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他的心中迸发出无限的激动,蓬勃肆意地生长着。他只是带了一把剑,就急匆匆地去追曹若愚。
什么都没有,一身轻松又满怀决心地往渡口边狂奔。
他眼神不好,中间还差点摔了一跤,好在身手可以,没有摔得一脸泥。
曹若愚这次走得慢,他也有点苦恼,他觉着背上的剑袋愈发沉重起来,就好像背着文长老,还背着顾姐姐。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想着要不就坐船过江,反正他御剑也不行,省得掉江里去。
--